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进行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在正常情况下,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不仅是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依据,也是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任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然而,宪法通常只规定一般原则,在具体适用时一般不直接引用。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者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
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政府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国务院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法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除宪法外的四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只有在合法有效的情况下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并不是说任何行政处罚只要依据了上述名称的法律、法规,就是符合“法定依据”了。
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拘留等。同时,还介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各类行政处罚的适用情况和特点也有所说明。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合同签署时的风险提示及注意事项,要求需方仔细审查合同相对方的签约资格和履约能力,防止损失。文章明确规定了产品的品种、等级和质量标准,同时强调食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要求,并详细列出了不得提供的食品种类。此外,文章还涉及交货日期、数量及价格等
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时限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七条,立案时限通常为7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需遵守相关法规,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证件。处理证据时,可采取抽样取证方法,当事人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