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法律法规 > 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政处罚规定

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政处罚规定

时间:2024-10-1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082

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处罚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非法泄露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将对其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以五千元罚款。若泄露行为带来违法所得,将予以没收。对于单位的行为,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将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若泄露行为带来违法所得,将予以没收。若上述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

(一) 公民个人信息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以及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取得、采用的个人识别代码。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 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例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属于前者,而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实名注册的手机号码等属于后者。2. 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和各项权利。若任由他人泄露或获取,将使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3. 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的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或获取其个人信息。

(二) 非法手段的认定

非法手段是指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以及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或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段,且该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一、尽可能隐藏真实信息

在使用用户名、密码等时,尽可能与个人无关,以防他人猜测。

二、使用各不相同的密码

为了防止受到撞库攻击,应尽量使用不同的密码。可以制定一套统一的规则,并在不同网站上稍作区分。

三、谨慎点击可疑网址链接

避免点击不可信的网址链接,以免手机中毒,遭受短信诈骗。

四、不扫描不可确认安全性的二维码

二维码相当于图形版的网址链接,近期通过二维码传播的病毒有所增加,因此应避免扫描不可确认安全性的二维码。

五、不连接不可信的公共Wi-Fi

不法分子会在公共场所设置无密码的Wi-Fi,一旦连接,个人信息和资料可能会被盗取,因此应避免连接不可信的公共Wi-Fi。

六、不通过不可信的渠道下载应用程序

避免通过不可信的渠道下载手机应用程序,一旦安装恶意程序,可能导致财产和个人信息的丧失。

七、关注网络安全相关新闻

及时了解发生信息泄露的网站,并及时修改密码。避免重蹈覆辙。

八、教育家人和孩子

将个人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家人,特别是老人和孩子。虽然你可能不会受到电话诈骗的欺骗,但是你的父母和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个案子两个违法实施如何处罚

    一个案件涉及多个违法行为时的处罚原则。文中介绍了三种合并处罚的方法,包括选择较重的行政处罚、合并处罚所罚金额之和以及再次裁量并限制罚款金额。同时,文章强调了行政处罚应遵循公正、公开原则,实施行政处罚时应纠正违法行为并教育公民守法。此外,公民对行政处罚

  • 行政处罚违纪党员处理程序

    违纪党员的行政处罚程序。首先,调查核实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错误事实。其次,审议与谈话,掌握案情并要求违纪党员写出书面检查。接着,党支部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处分意见并通知违纪党员参加支部党员大会。最后,根据处分权限报请审批,由镇纪委下达批复,严重情况移交司

  •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种类

    行政处罚的定义、种类及其合法性和规范性。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的惩罚。然而,在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中,行政处罚的种类有时会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需要遵守法律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对于超出范围的处罚种类,应当另行下发通

  • 行政处理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的区别与联系。行政处理是一种笼统说法,包括多种具体行政行为,而行政处罚是旨在惩罚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一种行政法律制裁手段。行政处罚是国家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规定。两者虽有所不同,但都是行政主体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界定
  • 公安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处理
  • 网络传谣、泄露个人信息正式入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