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地方人大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查封、扣押的范围应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同时,查封、扣押决定书应当明确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据和期限,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名称、数量等,以及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此外,根据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查封、扣押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日,但情况复杂的可以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延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物品,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并且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对于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有责任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如果因行政机关的原因造成损失,行政机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行政机关还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但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如果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损失,行政机关可以先行赔付,并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法规、规章在行政处罚设定权上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其设定权受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约,只能在特定情况下行使。地方规章设定权的行使也必须在无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法规、规章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表明其是不规范的权力,与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相悖。随着法制
行政处罚的时效问题。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若在二年内未被发觉,则不再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起计算,如行为持续,则从结束之日起计算。自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旨在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