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涉及的民事主体通常被划分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指参与保险合同关系、享受保险权利并承担保险义务的人,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
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收取保险费并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承担损失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经营组织。根据《保险法》规定,在我国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因此,在我国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指的是依法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属于企业法人。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在法律意义上,投保人与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投保人是保险人的相对方。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
被保险人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对于“为自己投保的保险”,被保险人与投保人是同一人,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对于“为他人投保的保险”,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不同的人,此时的被保险人在学理上一般被称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但也有人将其视为合同的当事人。
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享有保险赔偿请求权或保险金给付请求权。对于财产保险,被保险人必须是保险标的的所有人或其他权利人,即应当具有物权或债权的或法定的其他利益,在保险事故发生时遭受经济利益损失。对于人身保险,被保险人以自己的生命或身体作为保险标的,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被保险人基于自己的人身或生命健康遭受到损害或约定的利益期限届至而有权请求保险金给付。在没有指定受益人的条件下,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中法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修正)第十条: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修正)第二十二条: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修正)第六十一条: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数人为受益人。受益人为数人的,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未确定受益份额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额享有受益权。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修正)第六十五条: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享有权利的受益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合同终止及后合同义务的相关内容。合同终止后,会产生后合同义务,其特点主要是法定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当事人应遵守这些义务,以维护合同关系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投资协议纠纷与诈骗之间的关系。投资协议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但若涉及欺骗、欺诈投资者、非法占有投资者财物等行为则构成诈骗。当事人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合同争议。诈骗罪的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财物、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