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赔偿程序是解决刑事赔偿问题所应遵循的程序,主要包括刑事赔偿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同时也涵盖了受害人的求偿程序。刑事赔偿可分为“错案赔偿”和“执行公务人员侵权赔偿”两种类型。刑事赔偿程序从抽象意义上来说,是对刑事赔偿法律规定的国家赔偿责任、受害人获得赔偿权利等实体内容的实现过程;从具体意义上来说,是对刑事赔偿具体个案尤其是具体纠纷的解决过程。
1.立法简单,各实务机关自定规则
1994年颁布的《国家赔偿法》作为一部需要具体实施的法律,其操作性较差,给了具体负责刑事赔偿事务的侦查、检察、审判、监狱、赔偿委员会以自行其是的空间。各实务部门自行制定的规定,有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有的仅限于原则性的陈述,并且大多是以赔偿义务机关的立场为基础,较少考虑赔偿请求权人权利的行使。
2.刑事赔偿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完全分离
我国将刑事赔偿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完全分离,即指因刑事诉讼程序引起的国家赔偿并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解决,而是通过一种专门的程序来解决。
3.刑事赔偿程序实行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的原则
申请刑事赔偿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只有在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决定不服的情况下,才可以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请求解决。
4.设置了复议程序,但复议决定不具有终局效力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决定不服,或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可以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但复议机关的决定不具有终局效力,赔偿请求人可以继续请求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最终决定。
1.修改《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制度进行科学设计
现行的《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制度,尤其是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过于简略,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刑事赔偿程序部分,法律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操作性的程序。各实务部门各行其是的做法与法治要求相悖。因此,有必要通过修改法律来解决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
刑事赔偿范围的界定,包括赔偿的行为范围和赔偿的损害范围。赔偿行为范围指国家对于刑事司法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而赔偿损害范围涉及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直接损害、间接损害、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等方面。西方国家和我国对于刑事赔偿范围的理解存
我国法律体系中行使法律权力的机关及其职能。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执行刑事判决的监狱管理机关,它们分别负责行使检察权、审判权和监狱管理职权。人民检察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权益,监督公安机关依法办案;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
刑事赔偿范围包括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侵犯情形。对于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并已执行刑罚的人,以及因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导致身体伤害或死亡的人,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对于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以及再改判无罪并已执行罚金或没收财产的情况下
根据青海省的赔偿标准,人身损害赔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和赔偿年限。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依据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和抚养年限。护理费的计算依据是医疗当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和护理天数。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