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赔偿程序是解决刑事赔偿问题所应遵循的程序,主要包括刑事赔偿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同时也涵盖了受害人的求偿程序。刑事赔偿可分为“错案赔偿”和“执行公务人员侵权赔偿”两种类型。刑事赔偿程序从抽象意义上来说,是对刑事赔偿法律规定的国家赔偿责任、受害人获得赔偿权利等实体内容的实现过程;从具体意义上来说,是对刑事赔偿具体个案尤其是具体纠纷的解决过程。
1.立法简单,各实务机关自定规则
1994年颁布的《国家赔偿法》作为一部需要具体实施的法律,其操作性较差,给了具体负责刑事赔偿事务的侦查、检察、审判、监狱、赔偿委员会以自行其是的空间。各实务部门自行制定的规定,有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有的仅限于原则性的陈述,并且大多是以赔偿义务机关的立场为基础,较少考虑赔偿请求权人权利的行使。
2.刑事赔偿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完全分离
我国将刑事赔偿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完全分离,即指因刑事诉讼程序引起的国家赔偿并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解决,而是通过一种专门的程序来解决。
3.刑事赔偿程序实行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的原则
申请刑事赔偿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只有在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决定不服的情况下,才可以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请求解决。
4.设置了复议程序,但复议决定不具有终局效力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决定不服,或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可以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但复议机关的决定不具有终局效力,赔偿请求人可以继续请求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最终决定。
1.修改《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制度进行科学设计
现行的《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制度,尤其是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过于简略,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刑事赔偿程序部分,法律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操作性的程序。各实务部门各行其是的做法与法治要求相悖。因此,有必要通过修改法律来解决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范围。此类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旨在赔偿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其优势在于同时解决刑事和民事赔偿问题,节省诉讼成本。此类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并由同一法庭审理。在刑事案件尚未审判前,法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涉及民事权益的争议的方式,法律适用上除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还适用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其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和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告人的赔偿情况会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家属不起诉的法律处理方式。涉及诉讼时效的影响和责任认定问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家属不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将无法主张赔偿,但肇事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有关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赔偿规定。当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若存在侵犯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情形,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具体情形包括违反拘留措施、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或改判无罪、使用不当手段导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