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法》对侵犯人身自由权的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及存在的缺陷
一、《国家赔偿法》对侵犯人身自由权的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
《国家赔偿法》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在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有三方面的内容:(一)、侵犯人身自由权的刑事赔偿;(二)、侵犯生命健康权的刑事赔偿;(三)、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
对侵犯人身自由权利给予刑事赔偿的有三种情形。即第十五条第(1)、(2)、(3)项规定:(一)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二)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以上三项就是《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使公民的合法人身自由权受到侵犯而应由国家赔偿的范围。概括地说就是因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和错误判刑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国家应承担刑事赔偿责任。
二、《国家赔偿法》对侵犯人身自由权赔偿的实质意义及存在问题
我国《国家赔偿法》采用了严格的法定主义原则和有限赔偿责任原则。它的归责责任是以无罪为标准的。即对无罪被错误羁押的,国家才给予赔偿。对被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赔偿实际上是对无罪羁押给予的赔偿,被人们称为“冤狱赔偿”。只有那些有证据证明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而被严重剥夺人身自由权的被羁押的公民,才具有成为刑事赔偿请求人的资格。
而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那些有罪公民被错误羁押的,无论是轻罪重判、超期羁押,或者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都不负赔偿责任,同样对于改判无罪但原判处管制、缓刑等没有羁押的以及无罪的人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等都不属国家赔偿的范围,因而都得不到国家赔偿。以上几种人身自由权虽被侵犯却依然得不到国家的救济。从刑事法律的规定来看,以上几种情形是仅次于错拘、错捕和错判的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然而由于不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情形,从而得不到刑事赔偿这种事后补救措施的保障,这是由赔偿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司法赔偿案件中不公开质证的条件,包括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可申请不公开质证。司法赔偿主要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及其他赔偿方式,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其他赔偿方式适用于赔偿义务机关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情形,其适用范
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赔偿的程序。首先,提起赔偿请求的前提是确认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其次,在存在多个赔偿义务机关时,请求人有权选择向任何一个提出赔偿请求。最后,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请求后两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定或请求人对决定不服,可向上
国家赔偿法第三章第三节关于刑事赔偿程序的内容。其中规定了被害人或其合法代表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为第一步,若不满赔偿决定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诉,并最后通过追偿程序保障权益。但当前规定在第二十三条存在缺陷,未明确人民法院赔
侵权行为的赔偿标准及方式。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的赔偿标准,以及国家赔偿的申请和支付流程。国家赔偿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赔偿金可根据受害人的损害程度以货币支付、恢复原状或返还财产等方式进行赔偿。新标准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