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不同。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是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之间是平等主体关系。而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参与主体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
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地位不同。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受实体法民法调整。而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参与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为行政相对人,一方是国家的公权力机关,受实体法行政法调整。
仲裁和民事诉讼所调整的客体不同。仲裁和民事诉讼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生、财产关系。而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调整的是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的行政侵权行为。
仲裁和民事诉讼的管辖机关不同。仲裁是根据当事人的约定选择仲裁机关,为第三方调解机构,实行的是“一裁终裁”制度。而民事诉讼是由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实行“两审终审”制度。行政复议是相关的行政复议机关管辖。
当事人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再进行民事诉讼,视为放弃了诉讼的权利。当事人选择了民事诉讼就不能再进行仲裁。对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觉得是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利,可向有关的复议机关提出复议,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满,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不进行行政复议,直接进行行政诉讼。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的特点是以自愿、公正、快速和保密为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民事诉讼的特点是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进行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的特点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行政复议的特点是解决行政争议,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在收到申请后,县安监局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请,市安监局会将相关材料发送给被申请人,并开展书面审查或必要的调查。最终,县安监局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行政诉讼法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司法审查制度,与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有着重要的区别。行政诉讼法确立了法院对不法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纠正的制度,以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所特有的,与刑事、民事诉讼特别是与民事诉讼相区别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界的一般观点,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包括: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本民
在民事诉讼中,如合同纠纷中的书面合同,订货合同中的样品,对案件事实亲自耳闻目睹的证人作的证言等。在行政诉讼中,亲眼目睹违法活动的证人证言,当事人对自己违法行为的的陈述,物证的原物,书证的原件,现场检查笔录、罚没款收据,扣押物品清单等,都是原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