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的设定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涉及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保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以及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在行政许可设定权的行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乱设行政许可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行政许可领域的问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法第二章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种类和具体设定机关作出了详细规定。
根据本法第十七条规定,除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根据本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法律可以对本法第十二条所列的各类事项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可以由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但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根据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根据本法的规定,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包括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务院,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的部委办局,除省级人民政府以外的其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及没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无权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许可。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应当被责令改正或者撤销,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对于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情况,上级行政机关有权责令下级行政机关改正或者撤销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此外,人大及其常委会也有权依法行使监督职权,要求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撤销。同时,对于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也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等特定活动,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公众服务的职业和行业的市场准入,重要设备和设施的产品等需要审批的事项,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同时,也阐述了不适用于行政许可的范围,包括公民
行政复议中申请人应承担的义务,包括填写复议申请书、执行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协助调查取证和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复议决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的具体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理和决定等步骤。
行政复议决定的强制执行程序。当被申请人不履行生效的复议决定时,行政复议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应责令其履行。若申请人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机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复议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在不同情况下,按照特定规则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如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的相关法律流程。当劳动局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时,应在三十日内答复。行政复议机关需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依法处理或转送其他机关处理。同时,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会提出审查意见,经同意或讨论后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包括维持、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