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司法权对行政权有效监控有些先天不足。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总是需要一定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依据,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必然涉及到对其依据进行审查。然而,行政机关往往以情况特殊为由,规避对其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行政法官在此种情形下往往会回避矛盾,使得可能引发大面积行政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司法审查。
审查原则限于机械的“合法性”审查,而排斥合乎法律目的、精神、原则的审查——即广义的“合法性”审查。目前我国行政立法不够完善,行政机关仍然有着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在行政诉讼中,往往检视行政行为合不合乎法律条文。这种机械的“合法性”审查原则,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大量的行政行为无论正确与否均“无法可依”,法院无从对其进行审查,对引起的行政诉讼也只能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另一种是行政机关在其自由裁量范围内所作出的行政行为,确实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依,但明显不符合法律目的、原则和精神的,也只能限于机械的“合法性”审查,视为“合法”的行政行为得以维持,而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也只能听之任之、爱莫能助了。
司法权作为一种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定纷止争”的功能,同时也是纷争中权利受到侵害的一方寻求司法救济和司法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司法权还具有救济和保护的功能。
行政机构只是特定国家利益或利益的代表,而法院要在各种社会利益(尤其是发生冲突的利益)之间保持相对的中立,并侧重从为受到非法侵害的权利提供救济方面,对上述利益进行协调。在裁决具体的行政纷争中,法院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行政诉讼中司法权的运行,既要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推进依法行政,又要维护正常的行政秩序、保障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既要有效地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又要扎实地配合行政机关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工作大局。如果司法权运用稍有不慎,就会引致人民群众的不满,也可能引起行政机关的不满。因而面对这种特殊的当事人就难以求得平衡性。特别在当前社会变革、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行政机关面对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司法机关也必然会遇到一系列行政诉讼难题,因而其运行的难度会愈益加大。
行政处罚记录的保留与解除时间问题。公安机关保留行政处罚记录是为了核查案件材料和给当事人提供复核参考。这些记录不会被消除,但只在司法机关或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时,经过审批后才能提供。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
行政复议审查合法性的三个要素。首先,行政机关必须行使法定职权,其设立、变更、撤销及职权范围需遵循法律、法规。其次,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需清楚、证据需确凿。最后,具体行政行为需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的问题。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对申请人作出更为不利的复议决定,不得针对同一事实加重处罚。同时,如果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应移交相应的有权机关处理。此法律适用于中国,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