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议申请人必须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行为的对象是行政活动的受影响方,其合法权益有可能受到行政行为的损害。为了维护其合法权益,复议申请人被赋予了申请复议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行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不包括在复议申请人的范围内。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时,不可能受到相对方的侵害,因此不需要申请复议。只有当行政机关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时,例如行政机关向城建部门申请盖办公楼,它才可以作为复议申请人。
(2) 复议申请人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换句话说,复议申请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方,申请人与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指的是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只有当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时,才有必要通过行政复议寻求救济。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自身权益未受到行政行为的侵害,他们就没有权利作为申请人行使复议请求权利。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种类及其复议实践。行政复议第三人可分为多种情况,如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受害人或被处罚人、共向被处罚人、不服行政裁决或行政确权的复议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复议决定限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的执行在
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在收到申请后,县安监局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请,市安监局会将相关材料发送给被申请人,并开展书面审查或必要的调查。最终,县安监局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案由是案件名称,反映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案由尚未具体规定,仅发布了相关通知作为指导。现行案由分为作为类、不作为类和行政赔偿类。在适用案由时,人民法院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案由中是否使用“纠纷”二字、行政管理范围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的可行性,并详细解释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通知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但第三人选择不参加不会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需满足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