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申请,并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1) 以具体行政行为和争议为前提:
行政复议的前提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争议。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而行政权的行使又是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由于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之间存在不一致,争议不可避免,因此需要行政复议制度来解决争议。
(2) 由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
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引起的,复议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行政相对人是主动方,而行政机关是被动方。行政复议只能由行政相对人提出,因为行政机关有权直接作出行政决定,而行政相对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无法通过自身力量得到补救,只能通过国家机关来解决争议。
(3) 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审查制度:
行政复议是上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复议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制度。因此,行政复议具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性质,对行政相对人来说具有救济性质。
(4) 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
行政复议与司法审查不同,法院不能代替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因此司法审查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行政复议则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
(5) 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的行政活动: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构成、权利义务、步骤、过程、方式、方法等都由行政复议法规范,严禁偏离法定程序。
行政复议主要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
行政处罚是行政复议范围内最主要的具体行政行为。
申请复议的自然人死亡时行政复议的终止与恢复条件。当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时,其近亲属可代为申请,并在六十天内参加复议以恢复程序。若无近亲属或未在规定时间确定参加,复议将终止。同时,第三人可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和第三人亦可委托代理人参加复议。
《行政复议法》中关于行政复议第三人的利害关系要求,包括哪些公民、法人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与行政复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及一级复议制度和中国特色的行政终局裁决的相关规定。该制度是为了确保当事人在多数情况下获得最终救济,提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和特征,包括其名义、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身份以及申请要求。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身份和认定方式。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