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是指除申请人、被申请人外,与复议案件有利害关系,为维护自己利益而参与复议程序,承有复议权利与义务的人。第三人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与申请人、被申请人在程序上有所区别。申请人是复议程序的发动者,被申请人是申请人复议请求的对象,而第三人则是复议程序启动后申请或被复议机关追加而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程序的。因此,第三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当事人,与申请人、被申请人具有质的共性。
对于行政复议中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观点认为,第三人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与申请人、被申请人在程序上有所区别。然而,行政复议第三人并非行政复议案件的必要主体,其参与行政复议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此,有的认为第三人是利害关系人,但并非行政复议的必要参与方,可以选择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第三人的参与与否,取决于其对自身权益的处分,即是否放弃权益的保护或认为复议结果对其合法权益不会产生影响。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第三人具有当事人的地位,享有诉讼权利和义务。然而,在行政诉讼中,关于第三人的规定存在争议。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第三人是指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尽管对于行政诉讼法中第三人的参与仅是“可以”,但从学者观点和司法实践来看,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被视为当事人,享有与原告和被告相似的基本法律地位和诉讼权利义务。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作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参与复议程序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与申请人类似的行政复议权利。详细内容请参阅本文。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首先以“诉”作为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然后加入行政主体类别和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后续构成要素。具体确定方法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适用范围和确定时间在立案审查阶段,并可根据审理情
税务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包括征税行为、税收保全措施、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等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如认为这些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摘要的内容涵盖了税务行政复议的主要方面,但不包括规章。
针对该请求,一种观点认为,县政府不能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本案中的复议机关市政府是县政府的上级行政机关,因此,对于市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县政府只有服从的义务,不仅没有提起 行政诉讼的权利,也不能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法律没有明确禁止行政主体作为第
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行政复议机构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要想准确认定利害关系人,首先要明确判断标准。提出条件即申请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受理条件是复议机关初步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