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制办公室和具有行政复议职责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处(科、室、股)(以下称法制工作机构),具体办理本级政府或所在部门的行政复议事项。
2.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主管全省的行政复议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复议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系统的行政复议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机关行政复议工作实际需要,配备专职的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其中,具体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具有行政复议职责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参照前款规定执行。行政复议人员应当经过考试取得《江苏省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证》。
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具有行政复议职责的工作部门应当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九条和《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通知》(国发[1999]10号)规定,在行政经费中设立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并保障开展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的设备、工作条件。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一)行政复议法第八条规定的行为;
(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三)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规定;
(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六)行政机关对落实私房政策等历史遗留问题作出的处理;
(七)其他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
7.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职责,应当认定为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项规定的“法定职责”。
8.行政机关对其所属的人员或基于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作出的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人事处理,应当认定为行政复议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人事处理决定”。
9.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有关双方当事人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行政复议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处理”。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为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二)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后果所剥夺、限制或被赋予义务的;
(三)权利尚未被剥夺、限制或被赋予义务,但据于具体行政行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种类及其复议实践。行政复议第三人可分为多种情况,如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受害人或被处罚人、共向被处罚人、不服行政裁决或行政确权的复议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复议决定限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的执行在
我国关于行政处罚撤销时间的法律规定。对于行政处罚的撤销,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但经过行政复议或诉讼后,如果发现行政处罚决定错误,可以撤销。行政复议机关和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审查具体行政行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案由是案件名称,反映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案由尚未具体规定,仅发布了相关通知作为指导。现行案由分为作为类、不作为类和行政赔偿类。在适用案由时,人民法院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案由中是否使用“纠纷”二字、行政管理范围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的可行性,并详细解释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通知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但第三人选择不参加不会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需满足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