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制办公室和具有行政复议职责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处(科、室、股)(以下称法制工作机构),具体办理本级政府或所在部门的行政复议事项。
2.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主管全省的行政复议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复议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系统的行政复议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机关行政复议工作实际需要,配备专职的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其中,具体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具有行政复议职责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参照前款规定执行。行政复议人员应当经过考试取得《江苏省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证》。
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具有行政复议职责的工作部门应当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九条和《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通知》(国发[1999]10号)规定,在行政经费中设立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并保障开展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的设备、工作条件。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一)行政复议法第八条规定的行为;
(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三)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规定;
(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六)行政机关对落实私房政策等历史遗留问题作出的处理;
(七)其他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
7.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职责,应当认定为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项规定的“法定职责”。
8.行政机关对其所属的人员或基于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作出的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人事处理,应当认定为行政复议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人事处理决定”。
9.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有关双方当事人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行政复议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处理”。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为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二)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后果所剥夺、限制或被赋予义务的;
(三)权利尚未被剥夺、限制或被赋予义务,但据于具体行政行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首先以“诉”作为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然后加入行政主体类别和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后续构成要素。具体确定方法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适用范围和确定时间在立案审查阶段,并可根据审理情
税务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包括征税行为、税收保全措施、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等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如认为这些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摘要的内容涵盖了税务行政复议的主要方面,但不包括规章。
针对不满意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行政复议所需的资料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书、工伤职工身份证明、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书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对于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满意的单位或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包括:不服行政处罚决定、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