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是指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和督导的活动。广义的行政监督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力量的监督,而狭义的行政监督则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身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的监察和督导。
作为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具备司法监督的职能,但不具备行政监督的能力。
行政监督作为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行政监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行政监督的合法性是行政监督主体从事监督活动的必要条件。合法性体现在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监督活动符合法定程序以及监督活动符合法定方式。
行政监督是一种经常性活动,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协调和执行等各个环节。经常性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政府行政组织和公务员在处理公务中的不当行为和违法现象,并及时纠正和处理,以避免增加社会成本。
依法监督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社会主义行政监督的基础。无论是领导机关还是被领导机关,无论是专门监督机构还是一般机构,无论是领导者还是一般公民,在监督的权利和接受监督的义务上都应平等,不存在不受监督的特权或享有特权的监督。
广泛性原则主要涉及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的广泛性。行政监督的性质决定了全体公民对政府的公务活动都有实施监督的权利。这种广泛性还体现在行政监督对所有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行政措施和行政制度的实施都要进行监督。
有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行政监督实施后的结果。有效的行政监督应该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和及时,确保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和严格执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该批复旨在统一法律适用,解决拆违领域的法律理解分歧,规范拆违行为。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同时加大对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司法审查力度。此外,当事人在拆违过程中享有诉讼
企业名称权的保护途径。当企业名称权被侵犯时,权利人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保护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其赔偿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此外,还提到了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的解决方法。
判处没收财产的执行方式。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相关决定,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作。对于判处罚金的罪犯,应按判决确定的数额缴纳,如不缴纳,法院可强制其缴纳。如罪犯无法全部缴纳,法院可随时追缴。若因灾祸导致缴纳困难,罪犯可申请减少或免除。此外,如行政机关已对罪犯
行政许可监督的三大功能,包括行为矫正功能、预防功能和反馈功能。通过监督机制和体系,及时防止和消除系统或个人的偏离行为,保持行政许可行为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监督方式包括备案审查、资格认定和行政执法检查等。本网站还提供律师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