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其他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然而,如果债权人放弃了其中一个特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那么其他连带保证人在履行债务后无法向该特定保证人要求清偿其份额,导致联保预期落空,联保之意名存实亡。债权人的意思自治行为加重了其他保证人的负担,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因此,该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下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如果主合同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那么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那么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同样地,如果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并且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那么保证人也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在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而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债权转让,那么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在保证期间,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债务,但未经保证人的同意,那么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但未经保证人同意,且变更加重了债务人的债务,那么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保证期间届满后,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那么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保证期间届满后,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那么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权履行期间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那么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在该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其保证责任。
保证合同生效的要件以及债权债务责任承担关系。针对保证合同是否需要债务人同意才能生效,存在不同意见。笔者认为,保证合同的生效不以债务人的同意为生效要件,但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尽管保证人未经债务人同意的担保不能依据保证合同求偿,但可以以
民法典中关于保证人的担保责任。保证人需承担担保责任,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按合同约定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法律对担保人的责任有明确规定,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卸货员受伤后乙公司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卸货员从事的卸货工作是本职工作内容,与乙公司未形成临时雇佣关系,因此乙公司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果装卸工受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责任归属,如果是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受伤,用人单位应该承担工伤保险
民法典中关于保证责任的期限变更问题。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变更保证期限,如果没有约定,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同时,保证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损害赔偿金等。如需法律帮助,可咨询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