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保全措施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指税务机关在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对逃避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的限制其处理可用于缴纳税款的存款、商品、货物等财产的措施。其目的在于预防纳税人逃避税款缴纳义务,以确保国家税款能够及时、足额地收入国库。
根据税务机关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情况,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责令其限期缴纳税款。如果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明显转移、隐匿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迹象,税务机关应要求其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无法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税收保全措施:
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存款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数额。
税务机关可以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数额。
如果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了税款,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如果限期期满后仍未缴纳税款,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依法拍卖或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用于抵缴税款。
如果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或者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而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导致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损,税务机关应承担赔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及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分散,导致立法统一性和执法模糊性。不同国家在执行权力分配和法律救济机制上存在差异,如英美主要由司法机关执行,我国则是法律授权的由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未授权的由法院执行。我国的行政救济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公安交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性质,包括其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手段的目的和具体措施。文章还介绍了滞纳金的法律定义和适用范围,并指出滞纳金在民事领域将被违约金所取代。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