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保全措施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指税务机关在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对逃避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的限制其处理可用于缴纳税款的存款、商品、货物等财产的措施。其目的在于预防纳税人逃避税款缴纳义务,以确保国家税款能够及时、足额地收入国库。
根据税务机关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情况,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责令其限期缴纳税款。如果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明显转移、隐匿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迹象,税务机关应要求其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无法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税收保全措施:
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存款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数额。
税务机关可以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数额。
如果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了税款,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如果限期期满后仍未缴纳税款,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依法拍卖或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用于抵缴税款。
如果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或者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而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导致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损,税务机关应承担赔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行政诉讼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它诉讼的区别。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等因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具有强制执行性质。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在前提、目的、机关、起因及措施种类等方面存在不同。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及程序要求。对象包括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以及对税务机关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程序上,税务机关需在责令期满后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若纳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分为哪两类的问题。一类是行政机关依法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另一类是由行政机关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并由法院执行。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有关行政诉讼法中的内容和法律规定,包括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的一些规定以及对判决、裁定的处理办法等。
判决后未缴纳罚金的后果。当事人如未按时交纳罚金,法院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确保罚金缴纳。若当事人已受行政处罚,法院将折抵已执行部分。而对于没收财产的判决,一旦生效将立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