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复议法》及《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的规定,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可以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包括书面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以及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如果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导致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也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书面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存款中扣缴税款,以及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包括罚款、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等。
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包括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等。
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也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税务机关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的行为也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不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也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如果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也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税务机关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的行为也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也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如果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这些规定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不包括规章。
行政复议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包括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措施决定、证书变更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针对这些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机关所依据的规定也可以提出审查申请。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首先以“诉”作为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然后加入行政主体类别和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后续构成要素。具体确定方法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适用范围和确定时间在立案审查阶段,并可根据审理情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的相关法律流程。当劳动局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时,应在三十日内答复。行政复议机关需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依法处理或转送其他机关处理。同时,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会提出审查意见,经同意或讨论后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包括维持、履行职责、
企业破产时工伤职工的待遇解决方式。包括申请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待遇的具体支付方式和劳动合同终止与经济补偿等内容。工伤职工可依法享受相关待遇,企业破产时应当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对于异议,职工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单位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