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必须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其义务。
如果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决定书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的意见和行政机关的催告情况、申请的执行标的情况,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材料。
人民法院在接到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申请后,应在五日内受理。如果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级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如果材料齐全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除非符合《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在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如果人民法院发现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在作出裁定前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二)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应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如果裁定不予执行,应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
如果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可以在收到裁定后十五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级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前,只有公安、国安、海关、工商、税务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拥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然而,现行的行政强制法将这一范围抽象地扩大了,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的强制拆除;二是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对金钱给付义务的强制执行。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并且符合一定条件时,广泛的行政机关都有自行强制执行的权力,例如交通局可以拍卖扣押车辆以抵缴罚款,国土局可以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等。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及程序要求。对象包括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以及对税务机关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程序上,税务机关需在责令期满后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若纳
征地申请行政复议的效果。在中国行政法中,公民面对政府征地赔偿问题争议时,宜选择行政诉讼而非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主要适用于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审查、改正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行政诉讼具有程序独立公正、全面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及判决强制执行力等优势。因此,行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强制代履行的法律效力及其适用条件。代履行是行政机关在义务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义务时,通过自行或委托第三人履行的方式实现强制执行。其法律效力受委托范围限制,超出范围则无效。代履行主要适用于可由他人替代履行的义务,如排除障碍、恢复原状等。根据《行政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