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与主张】
2002年10月20日,**龙洋机电公司(下称“**公司”)与某市银丰城市商业银行(下称“银*行”)签订了2000万元的借款合同,约定借期8个月。该笔债务由**凯祥矿业公司和**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公司”和“**地公司”)分别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其中**公司的担保份额为400万元,**地公司的担保份额为1600万元;银*行与**公司的保证合同约定“**公司应当承担保证责任至**公司借款还清为止”;与**地公司未约定保证期间,借款到期后**公司未能清偿借款本息。
2003年12月15日,银*行向主债务人**公司和保证人**地公司送达了催款通知,并于2006年8月12日由该公司再次签收了催款通知;银*行于2005年7月1向另一保证人**公司首次送达了催款通知且该公司亦在送达回执上签字。2006年10月16日,债权人银*行向**公司第二次送达催收通知时遭到拒签,银*行遂于当月涉诉。
诉讼中,主债务人**公司对银*行的债权主张没有抗辩意见,但提出该公司因经营困难,目前无力偿还债务。
**公司抗辩认为:银*行在保证期间内未向其主张保证债权,故**公司的保证责任已被法定免除。虽然**公司曾在银*行的有关催收通知书中签字,但由于其时已超保证期间,故其不应当再承担保证责任。
**地公司抗辩认为:银*行在与该公司的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故其只在8个月的借款期内承担保证责任,因借款现已超期故其保证责任已经完成。加之,**地公司在第二次签收催款通知书时距第一次签收时已经超过两年期限,由于保证期间不能中止、中断,故第二次签收行为并没有法律意义,**地公司不应当再承担保证责任。
银*行认为:两保证人的抗辩意见均不能成立。首先是两保证人的担保均系合法行为且都在诉讼时效之内,故均应承担还款法律责任;其次是**公司在第一次已经签收催款通知书的情形下又出尔反尔拒签第二次催收通知书,显系一种不讲诚信的体现;第三,保证合同中约定,**公司承担的责任期限是“直至借款还清为止”,故不存在其保证责任超期的问题;第四,**地公司在已超诉讼时效的情形下继续签收催款通知具有重续时效的法律效果,不成立免责依据。
我国关于担保人责任分担的法律条文,对于承担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能否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连带共同保证中,未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其他连带保证人追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不受债权人是否向未承担责任
连带共同保证的法律解释,即当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保证且未约定保证份额时,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无法追偿部分应按内部约定比例分担。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保证责任的免除情形。首先阐述了保证合同未成立的情况,包括主合同尚未成立和保证合同不具备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其次,介绍了保证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情况,包括国家机关所提供的保证等明确禁止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下,保证人无需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