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担保是指债务人在债务到期后,债权人已经开始主张权利时,提供对债务承担偿还责任的承诺。司法实践和法理通说并没有排斥担保的多样性,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担保。在事后担保的情况下,债权人一般会给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定的履行宽限期。
被告张某经营一家服装店,由于赌博上瘾,导致店铺收入不足以维持经营。张某向朱某借款30万元,约定在2011年8月7日前一次性还清。朱某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张某汇了291000元,其中包括提前扣除的9000元利息。
由于张某输掉了借来的钱,无法按时还款。在债务到期后,张某找到了亲戚王某,请求其提供担保。王某同意在借条上以担保人身份签字。然而,王某后来拒绝履行担保责任,并声称担保是无效的。
朱某修改了借条上的还款日期,并将张某和王某告上法庭,要求张某返还借款本金374000元,要求王某对其中的30万元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出具了3张借条作为证据。
法院认为王某在借条上签字时,债务已经到期,其行为构成典型的事后担保。在事后担保的情况下,王某的担保承诺实际上是对到期债务承担偿还责任的承诺。因此,王某应当按照其承诺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根据诉讼时效规定,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原告在2013年1月将此案诉至法院,并未超过诉讼时效的规定。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返还朱某借款本金29.1万元;王某对上述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张某返还原告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计算的利息;张某返还原告另外的利息47000元。该判决已经生效。
未成年人打人造成他人重伤的取保候审申请相关问题。包括申请主体、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形、申请和决定程序以及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其中,保证方式包括保证人担保和提供保证金。文章详细解释了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
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及主体,介绍了《侵权责任法》失效后有关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以及隐私权的主体为自然人。还阐述了《民法典》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包括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获取他人信息必须依法取得并保证安全。旨在维护自然人的个人权益和信息安全。
涉嫌开设赌场罪的逮捕程序及取保候审的相关内容。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开设赌场罪会被逮捕,同时可以取保候审,但具体是否批准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法律对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数额有明确规定,包括保证金起点数额和具体数额标准,并考虑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案件情节和经济状况
房产合同中定金的概念、作用、成立条件以及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违约责任。定金作为担保方式之一,具有双重担保的特点,既是履约的保证,也是一种支付方式,还具备赔偿功能。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分为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两种情形,不同性质的定金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