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担保是指债务人在债务到期后,债权人已经开始主张权利时,提供对债务承担偿还责任的承诺。司法实践和法理通说并没有排斥担保的多样性,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担保。在事后担保的情况下,债权人一般会给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定的履行宽限期。
被告张某经营一家服装店,由于赌博上瘾,导致店铺收入不足以维持经营。张某向朱某借款30万元,约定在2011年8月7日前一次性还清。朱某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张某汇了291000元,其中包括提前扣除的9000元利息。
由于张某输掉了借来的钱,无法按时还款。在债务到期后,张某找到了亲戚王某,请求其提供担保。王某同意在借条上以担保人身份签字。然而,王某后来拒绝履行担保责任,并声称担保是无效的。
朱某修改了借条上的还款日期,并将张某和王某告上法庭,要求张某返还借款本金374000元,要求王某对其中的30万元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出具了3张借条作为证据。
法院认为王某在借条上签字时,债务已经到期,其行为构成典型的事后担保。在事后担保的情况下,王某的担保承诺实际上是对到期债务承担偿还责任的承诺。因此,王某应当按照其承诺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根据诉讼时效规定,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原告在2013年1月将此案诉至法院,并未超过诉讼时效的规定。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返还朱某借款本金29.1万元;王某对上述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张某返还原告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计算的利息;张某返还原告另外的利息47000元。该判决已经生效。
保证担保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等,并可根据保证合同进行约定。保证人在债权转让时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在债务转让或主合同变更时需取得其书面同意。保证范围可因主债务减少而减少,新增债务需经保证人同意担保。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律师遗嘱见证的效力问题及其原因。其中,见证遗嘱的委托人不适格,可能导致见证人与委托人存在利害关系,无法保证见证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外,法律工作者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和遗嘱未完全符合法定形式要件也是引发效力问题的原因。一些法律工作者在见证遗嘱时未能严格遵守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