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科研设备采购,落标供应商投诉,请求对采购过程与采购结果进行审查,请求核查串通投标并重新采购等等。经监管部门审查,投诉人的投诉请求均未获支持。但监管部门另行查明,投诉人投标文件中未按《采购文件》要求提供资信证明、社会保险记录、业绩合同及中标通知。据此,监管部门认定投诉人投标为无效投标,评标专家未将投诉人投标作无效投标处理影响了中标结果,鉴于本项目政府采购合同尚未签订,责令重新采购。
上述案例中,投诉人的投诉事实与理由均未得到支持,但监管部门超出投诉事项,在投诉事实与理由之外,对投诉人的投标文件进行审查,并确认其投标为无效投标。殊途同归,投诉人重新采购的投诉目的也实现了。
虽然投诉人目的实现了,但问题是投诉审查超出投诉事项有没有法律依据?
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部门,而投诉处理在其监管权限内容之列。
投诉处理作为行政权,行政权的主动性决定政府采购投诉处理部门应主动、全面监管。即便在没有质疑投诉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审查。因此,投诉审查能够超出投诉事项有法理支持。
基于此,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投诉审查具有主动性、全面性,投诉审查范围不限于投诉事项。那么要求供应商投诉事项为已质疑事项的法律依据又何在?
作者:陈晓云 北京
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的重要性及其立法目的。履约验收旨在评估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信誉,并处理可能的质量问题,以保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履约验收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验收工作、大型或复杂项目的专业机构参与验收,以及验收方的权利与义务。
产品供应合同的细节内容。合同中规定了产品清单及付款方式、交货时间及地点、保修条款、相关权利及义务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产品需注明品牌、型号、单价和数量等信息,交货时需保证产品质量并按照约定时间地点完成。合同还明确了付款方式和时间,质保金和延期罚金等相关内
甲方与乙方为了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在特定地点设立远程教育中心的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制定远程教育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甲方负责远程教育的总体管理和教学质量把控,乙方负责招生、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双方共同合作确保远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国政府采购法中对于采购人规避公开招标的法律限制。法律规定采购人在采购货物或服务时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并详细说明了采购主体、采购资金、采购内容和限额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超过政府采购最低限额标准的采购内容都属于政府采购的范围,并强调了规避公开招标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