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科研设备采购,落标供应商投诉,请求对采购过程与采购结果进行审查,请求核查串通投标并重新采购等等。经监管部门审查,投诉人的投诉请求均未获支持。但监管部门另行查明,投诉人投标文件中未按《采购文件》要求提供资信证明、社会保险记录、业绩合同及中标通知。据此,监管部门认定投诉人投标为无效投标,评标专家未将投诉人投标作无效投标处理影响了中标结果,鉴于本项目政府采购合同尚未签订,责令重新采购。
上述案例中,投诉人的投诉事实与理由均未得到支持,但监管部门超出投诉事项,在投诉事实与理由之外,对投诉人的投标文件进行审查,并确认其投标为无效投标。殊途同归,投诉人重新采购的投诉目的也实现了。
虽然投诉人目的实现了,但问题是投诉审查超出投诉事项有没有法律依据?
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部门,而投诉处理在其监管权限内容之列。
投诉处理作为行政权,行政权的主动性决定政府采购投诉处理部门应主动、全面监管。即便在没有质疑投诉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审查。因此,投诉审查能够超出投诉事项有法理支持。
基于此,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投诉审查具有主动性、全面性,投诉审查范围不限于投诉事项。那么要求供应商投诉事项为已质疑事项的法律依据又何在?
作者:陈晓云 北京
政府采购与法律规定的关系。文章详细阐述了政府采购主体的特定性,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还提到了军事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的特殊性以及政府采购资金的特定性。此外,文章也涉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在政府采购中的特殊情况以及政府采购项目范围的特定性
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通知。通知要求推进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财政部要求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地方分网建设,实现政府采购信息的完整全面发布,包括采购项目全过程信息公开、具体成交记录等。此外,通知还强调了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
政府采购采用招标是适用于招标投标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适用政府采购法及本条例。《招标投标法》主要
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纠纷,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依据民事法律的规定,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照《政府采购法》,供应商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也可以向主管的财政部门提出投诉,《招标投标法》也有类似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