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政府采购 > 政府采购的定义与其本义的背离

政府采购的定义与其本义的背离

时间:2025-04-30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9496

政府采购制度的本义是确保政府资金的所有权属于政府,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无权自行采购。然而,当前的政府采购定义将采购人定位为各级政府,这与政府采购的初衷背离。如果按照这一定义,政府采购将变成单位采购,丧失了政府采购的意义和法律流程。

采购人定位成为抗拒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

尽管《政府采购法》规定了采购人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但由于采购单位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且《政府采购法》对采购人权利的强化和对政府采购主管机关的约束,使得采购单位可以以此作为抗拒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

采购人的定义与《招投标法》的不一致

《招投标法》是一部程序法,而《政府采购法》是一部行为法。《招投标法》在颁布时并没有涉及政府采购的概念,所以规定了“业主有自行招标的权利”。然而,《政府采购法》的出台旨在解决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自行采购的问题,招标只是政府采购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采购人和业主的定义一致,导致许多部门和单位以“业主”自居,规避政府采购管理。

采购人的定义导致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由于采购人是分散的行政事业单位,委托采购的权利在采购人手中,政府采购管理机关在委托采购这一环节上没有监管的切入点和链条,导致管理监督职能流于形式。同时,采购代理机构只接受采购人的委托,其主要负责对象是采购人,这使得采购代理机构对采购监管机关不受制约。这种情况助长了采购代理机构的行政色彩,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关无法有效地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的监督管理。

采购人的定义导致政府采购工作的不可操作性

采购人的定义没有从财政管理公共支出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治理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的角度来界定,这使得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和本义难以被社会理解和支持。同时,这一定义也导致政府采购工作在很多方面缺乏操作性,例如采购代理机构必须在政府管理范围内有两个以上的存在,同时“非营利的”集中采购机构与有营利目的的采购代理机构同时存在,以及在具体的采购活动中,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监管机关形成的“三张皮”无法顺利地完成预算执行、采购方式批复、合同备案和资金拨付等程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政府采购与法律规定

    政府采购与法律规定的关系。文章详细阐述了政府采购主体的特定性,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还提到了军事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的特殊性以及政府采购资金的特定性。此外,文章也涉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在政府采购中的特殊情况以及政府采购项目范围的特定性

  • 政府采购的定义与其本义的背离

    政府采购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与其本义的背离问题。文章指出当前政府采购定义将采购人定位为各级政府,这违背了政府采购确保政府资金所有权的初衷。采购单位利用采购人定位和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抗拒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导致采购人的定义与招投标法不一致,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 施工技术员的错误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的监督管理。本办法适用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方式采购货

  • 投诉的处理

    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处理质疑供应商投诉的时限和形式。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应当进行调查、取证、审查和核实,并以书面形式

  • 招标采购废标后还要重新招标吗
  • 集中采购机构虚报业绩要取消代理采购资格吗
  • 政府采购三次招标失败后怎么办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