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政府采购 > 政府采购的原则是什么

政府采购的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3-11-27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1046

政府采购的原则

政策性

政府采购以实现公共政策为主要出发点,从计划的制订到合同的履行,都要体现政府的政策,实现政府某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为国家经济、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服务。

公平性

政府采购强调的是“公平”或平待待遇。

守法性

政府采购的行为不能超出其职权范围,不能超出政府和法律的规定。

社会责任性

政府要承担社会责任或公共责任,它不但要满足某一时刻的社会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环境问题、就业问题等其他对社会的影响。

我国政府采购的原则

政府采购制度源于欧洲,形成于18世纪末,并以1980年建立的政府采购国际规则《政府采购协议》为标志,全面走向国际化。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资本主义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是一致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相同的。已经被西方国家实施并证明是可以有限支出获得更大收益的政府采购制度,我们应该大胆吸收与借鉴。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情、市场运作和原有基础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国情,特别是我国财政支出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合理地确立我国政府采购的原则。

政府采购原则

政府采购原则是贯穿在政府采购计划中为实现政府采购目标而设立的一般性原则。我国政府采购的原则是不盈利、不经营,其意义在于实施宏观调控,优化配置资源。

1.公开性原则

政府采购的公开性原则是指有关采购的法律、政府、程序和采购活动都要公开,增加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坚决反对搞“暗箱操作”。

2.公平性原则

政府采购应以市场方式进行,所有参加竞争的投标商机会均等,并受到同等待遇。允许所有有兴趣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提供者参加竞争,资格预审和报标评价对所有的投标人都使用同一标准;采购机构向所有投标人提供的信息都应一致;不应对国内或国外投标商进行歧视等。

3.效率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要求政府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大幅度地节约开支,强化预算约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采购部门通过公平竞争、货比三家,好中选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或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实现货币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市场机制与财政改革的最佳结合。

4.适度集权的原则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由财政部门归口管理政府采购,而我国政府采购目前需要由许多部门协调配合进行。因此,在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过程中,要注意发挥部门、地方的积极性,在对主要商品和劳务进行集中采购的前提下,小型采购可由各部门在财政监督下来完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该制度旨在规范政府采购合同的备案工作,明确了备案原则、审核程序以及合同登记和归档的流程。同时,也规定了不得受理的合同情形以及合同变更的相关要求。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有

  • 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要求

    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要求。政府采购合同具备一般民事合同的特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合同涉及采购人和供应商的权利义务,合同的管理和执行受合同法约束。政府采购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合同签订后需备案。合同履行方式可以协商,但不能随

  • 产品供应合同

    产品供应合同的细节内容。合同中规定了产品清单及付款方式、交货时间及地点、保修条款、相关权利及义务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产品需注明品牌、型号、单价和数量等信息,交货时需保证产品质量并按照约定时间地点完成。合同还明确了付款方式和时间,质保金和延期罚金等相关内

  • 合作协议

    甲方与乙方为了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在特定地点设立远程教育中心的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制定远程教育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甲方负责远程教育的总体管理和教学质量把控,乙方负责招生、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双方共同合作确保远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
  • 建立供应商管理动态评估体系,规范招投标活动
  •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流程解析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