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回避的形式

公务员回避的形式

时间:2023-10-20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1183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三种方式

根据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启动主体不同,公务员回避的方式有三类: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及决定回避。

自行回避

自行回避是指公务员认为自己与处理的公务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向有关负责人主动请求回避处理。有关负责人依法对公务员的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指公务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处理案件的公务员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在公务执行结束前,依法向有权机关请求停止该公务员继续处理该公务。有权机关依法对此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是否准许申请的决定。

决定回避

有权机关可以在没有公务员提出自行回避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情况下,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认为公务员存在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公务员回避的情形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遇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1.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情形;
  2. 涉及与本人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情形;
  3.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当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时,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公务员之间的限制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有以下限制:

  1. 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
  2. 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申请回避的程序

申请回避的程序如下:

  1.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遇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 涉及与本人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2. 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3. 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务员回避制度及其方式

    公务员回避制度及其方式,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决定回避三种类型。公务员回避包括职务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三种类型,目的是防止亲属间相互干扰、相互利用,保证公务员秉公办事,树立公正无私的政府形象。

  •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该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任职回避针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职务上的限制;地域回避规范乡级、县级机关主要领导职务人员的地域来源;公务回避则是在

  • 职务回避

    职务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职务回避是限制公务员与其亲属在同一机关或相关职位工作的措施,有助于实现机关科学管理和公正办事原则。地域回避规定公务员在原籍任职方面的限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公务回避则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亲属的

  • 公务员回避制度及申请方式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相关情形和申请方式。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回避涉及本人或亲属利害关系的情形,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况。公务员回避制度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决定回避三种方式,根据启动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分。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公务员之间在夫妻关系及

  •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回避制度
  • 不适用地域回避的公务员范围法律暂无明确规定
  • 公务员法中的回避规定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