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回避以下情形:
1.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2. 涉及与本人有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3.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况。
若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也有权利申请公务员回避。此外,其他人员也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公务员之间若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近姻亲关系,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公务员回避方式根据启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 自行回避:公务员认为自己与处理的公务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可向有关负责人主动请求回避处理。有关负责人将对公务员的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2. 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认为处理案件的公务员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在公务执行结束前,可依法向有权机关请求停止该公务员继续处理该公务。有权机关将对此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是否准许申请的决定。
3. 决定回避:若有权机关认为公务员存在回避情形,但没有公务员提出自行回避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推出五项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包括公务员转任规定、回避规定、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新录用人员试用期管理办法和公务员录用特殊体检标准等。为确保制度执行,相关部门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以保障公务员法的有效实施。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任职回避是对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地域回避主要针对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人员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该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任职回避针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职务上的限制;地域回避规范乡级、县级机关主要领导职务人员的地域来源;公务回避则是在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相关情形和申请方式。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回避涉及本人或亲属利害关系的情形,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况。公务员回避制度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决定回避三种方式,根据启动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分。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公务员之间在夫妻关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