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保证的效力
时间:2024-12-18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
保证人的代偿能力是保证合同的有效要件
构成保证主体资格的要件
根据《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备债务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担任保证人。关于构成保证主体资格的要件,学术界和司法界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担保法》并未规定不具备清偿能力的人不能担任保证人,其订立的保证合同仍然有效,只是作为保证人通常应具备清偿能力。清偿能力并非保证人主体资格的要件,也不是保证合同有效性的要件。另一种观点与前述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担保法》规定保证人具备代偿能力只是一种提示性条款,旨在提醒债权人审查保证人的代偿能力,不能以保证人无代偿能力为依据认定保证合同无效。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认定保证合同无效并不比认定合同有效对债权人更有利,因此没有必要认定合同无效。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清偿债务能力并非构成保证主体资格的要件,只要符合法定主体条件,即可成为有效保证人,其提供的保证都是有效的。然而,这实际上是对《担保法》立法意图的曲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然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保证是一种担保方式,即由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由保证人履行债务。目前,采取这种担保方式的比较多,主要问题是保证人的资格。作为保证人,应当具备必要的条件,关键是要具有代为清偿的能力。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草案规定,具有代为履行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担保法》正式通过时,将“履行债务能力”改为“清偿债务能力”,这样的表达更加准确。具备清偿债务能力是保证债权人债权不致落空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主体资格要件中的重要因素,而非可有可无的要件。
清偿债务能力作为保证合同有效的要件
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认定不具备清偿债务能力的保证合同无效,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为这样的合同即使被认定为有效,保证人也无法履行清偿债务的义务。这种保证合同只是空洞的一纸空文,不如认定其为无效,以促使债权人在交易中更加谨慎地审查保证人的代偿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无效保证合同的发生。在实际担保实务中,有些保证人负债累累,甚至无法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却频繁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如果这样的担保合同不被认定为无效,债权人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呢?对于明知或应知为无效保证的债权人仍然接受的情况,由此产生的保证风险应由债权人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证担保范围的约定
保证担保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等,并可根据保证合同进行约定。保证人在债权转让时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在债务转让或主合同变更时需取得其书面同意。保证范围可因主债务减少而减少,新增债务需经保证人同意担保。
-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
中国境内机构能否自主对外担保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
出轨保证书中子女抚养权条款的效力问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出轨保证书中子女抚养权条款的效力问题。在离婚后,出轨保证书中关于子女抚养权的承诺没有法律效力,但可以法院决定抚养权归属时提供参考。婚姻保证书的效力取决于签署背景、设定条件和处分权利等因素。被胁迫签署的保证书无效,涉及子女抚养权和人身权利的无效内容法院
-
抵押担保合同
-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
-
债权的转让及其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