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张伟与被告王玲于2014年5月登记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双方签订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约定了房产的购买和所有权变更等事项。婚后发生争吵,被告私自带走了原告的财产,并以公证协议为依据主张对房屋进行分割。原告主张根据婚姻关系的存在,对房屋权属一半的赠与应该撤回。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经公证的赠与协议是否可以撤销。
根据合同法第192条的规定,赠与人可以在以下情况下撤销赠与: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赠与合同在出现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或不履行义务等情况时是可以撤销的,不受是否公证的约束。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同意原告的主张。原告和被告仅对未生效的物权约定进行了公证,而房屋的购买是在双方结婚前完成的,属于原告的婚前个人财产。原告基于婚姻关系的存在,对房屋进行了一半的赠与。然而,双方在公证前并未将房产证进行变更登记,因此,公证只是针对未生效的物权约定。
合同法第186条第一款规定了赠与人可以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的一般性规定,而第二款规定了三种情况下不适用前款规定的情形,其中包括经过公证的合同。合同法第192条规定了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三种情形,不包括“但书”条款。因此,只要出现了赠与人权益严重侵害、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义务等情况,赠与合同就是可撤销的,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包括是否公证。
此外,从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角度考虑,由于夫妻感情破裂,婚姻关系不能持续,原、被告约定的共同还贷基础已不存在。法律要维护公平公正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应超出公众感情预期和社会善良风俗的范围。因此,对于被告主张公证不可撤销的情况,法院不应予以采信。
由于原、被告婚姻基础较差且双方同意离婚,法院准许了离婚的请求,并判决争议房屋归原告所有。原告需要在10日内给付被告婚内共同还贷财产折价款。双方未上诉,并按照判决内容履行。
公证的法律效力,包括证据效力、使法律行为生效的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是公证机构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还具有使某些法律行为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公证具有法定证据效力,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和文书,法院应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还有强制执行效力,赋予相应文书强制执行力;此外,公证还是某些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这些作用确保了公证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公证行为提供了法律
房产公证的定义、范围及法律效力。房产公证是根据公证机关依法证明与房产有关的法律行为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其范围广泛。房产公证管辖根据规定由房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房产公证可确保房产交易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过公证机构的审查避免非真实意思表示
赠与协议不能违背当事人的意思并且必须对其所赠房产拥有所有权。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与受赠人就无偿转移房屋所有权而达成的协议。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第六百五十九条规定,赠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