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机构 > 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

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

时间:2024-02-14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1856
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国家的授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办理的公证法律事务。那么哪些事项可以进行公证?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公证机构业务范围的法律术语解析

一、证明法律行为

证明法律行为是指公证机构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进行认证的一项基本业务。常见的法律行为包括:

1. 各种经济合同,如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包合同、贷款合同、抵押合同、股权转让合同、设备转让合同、技术转让合同等;

2. 各种民事协议,如赠与协议、财产分割协议、婚前财产约定、赔偿协议、民间借款协议、赡养协议、遗赠抚养协议等;

3. 收养和认领亲子;

4. 继承;

5. 各种单方法律行为,如遗嘱、委托、赠与、声明、承诺等;

6. 特定和不特定多数人参加的现场活动,包括招标投标、拍卖、抽签、摇奖等。

二、证明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证明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是指除法律行为之外,对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的客观事实。公证机构所证明的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主要包括:

1. 法律事件,如出生、死亡、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

2. 其他法律事实,如亲属关系、婚姻状况、学历、经历、职称、身份等。

三、证明有法律意义的文书

证明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是指在法律上具有特殊意义或作用的文件、证书、各种文字材料的总称。公证机构所证明的法律文书主要包括:法人营业执照、董事会决议、专利注册证书、商标注册证书、公司章程、各种表格、记录、纪要等。

四、赋予债权文书以强制执行效力

根据相关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对经过公证的、以给付一定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并且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应受强制执行意思表示的,明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进行认证。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文书中规定的义务时,债权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五、保全证据

保全证据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诉讼发生之前对可能会灭失、毁损或以后难以收集到的证据采取一定措施,提前收集、固定并保管的活动。

六、提存

提存是指债务已到清偿期限,如果由于债权人方面的原因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其给付义务时,债务人将给付标的物提交给公证机构,然后由公证机构转交给债权人的行为。随着市场的发展,目前的提存概念已经扩展。在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交易中,如果约定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给付标的物,当事人可以预先将给付标的物的全部或一部分提存到公证机构,待条件满足时,再由公证机构将给付标的物交付给债权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