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适用国担保法的解释》第19条第1款的规定,当两个或更多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担保时,可以选择共同与债权人缔结保证合同,也可以选择分别与债权人缔结保证合同。分别缔结保证合同可以约定各保证人的保证限额,也可以约定为全额保证,或者在未约定保证份额时依法推定为全额保证。共同缔结保证合同通常是全额共同保证,但也可以约定只在同一债务份额内提供连带共同保证,或者约定各保证人分别担保不同的债务份额。
根据保证人之间是否有共同保证的意思联系,可以将共同保证分为意定共同保证和法定共同保证。当数个保证人共同缔结保证合同时,肯定存在共同保证的意思联系,因此属于意定共同保证。当数个保证人分别缔结保证合同时,虽然它们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的共同保证意思联系,但如果根据法律确认它们之间存在共同保证关系,则属于法定共同保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保证份额的约定可能不同,因此法定共同保证并不等同于全额共同保证或连带共同保证。意定共同保证和法定共同保证,都可以是按份共同保证或连带共同保证。
根据保证人的保证份额情况,可以将共同保证分为限额共同保证和全额共同保证。当数个保证人在共同或分别订立的保证合同中约定担保同一债务的全部时,就构成全额共同保证。如果未约定保证限额,则根据法律推定为全额共同保证。在全额共同保证中,各保证人没有分别的利益,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清偿全部债务,而任何一个保证人也有此义务,因此无论保证人之间是否约定连带关系,都构成连带共同保证。如果各保证人只对同一债务的一部分或不同份额提供保证,则构成限额共同保证。在限额共同保证中,如果保证人分别担保不同部分的债务而彼此之间没有连带关系,则构成限额按份共同保证;如果保证人共同保证相同部分的债务,则在此限额内存在保证人之间的连带关系,构成限额的连带共同保证。
根据保证人承担保证的方式或与债务人之间清偿债务的顺序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共同保证分为一般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和混合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基本方式,前者保证人有先诉抗辩权,后者保证人没有此权利。共同保证的分类与保证方式的分类是相容的。在按份共同保证或连带共同保证中,保证人的保证方式可以都是一般保证,也可以都是连带责任保证,还可以是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混合方式。在不同的结构形态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有所不同。在混合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中,有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有的不享有该项权利,因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为复杂。
保证合同的形式要求和保证担保的当事人资格。保证人和债权人必须订立书面保证合同,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可以是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而某些单位如国家机关、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得担任保证人。
共同担保人的多种类型,包括按份共同保证和连带共同保证等。不同形态的共同保证具有复杂的结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保证责任的承担与分担规则各异。文章解析了各种形态的处理规则,对错误或模糊的认识进行纠正和澄清,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按份保证的保证人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的“质保金”,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指质量保修金,其二是指质量保证金。所谓质量保证金,或称建筑工程信誉保证金,是指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订之前,预先交付给建设单位,用以保证施工质量的资金。
信誉录会员不仅要接受信誉评分、交易评价的监督,同时要接受质量保证金的监督。如果信誉录会员在合作的过程中违反了规则,则需要扣除其相应的质保金作为处罚。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指质量保修金,其二是指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是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