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出现的职能管辖冲突有什么解决方法
时间:2023-10-08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诉讼中的职能管辖冲突解决办法
一、受刑事追诉者所犯数罪的管辖权属问题
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受刑事追诉者犯有多个罪行,其中一部分属于自诉案件,应由人民法院管辖,另一部分属于公诉案件,应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解决管辖冲突问题时不能仅从提高诉讼效率和打击犯罪的角度出发。应考虑到司法机关的诉讼效率和对犯罪的打击,同时也要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并注意维护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总的原则是,对于这两部分罪行,应适用公诉罪行和自诉罪行管辖权限的法律规定,由有管辖权的机关分别立案调查,并适用不同的审判程序进行审理,对数罪并罚,一并宣判。
二、犯罪嫌疑人犯有数罪的管辖冲突解决办法
针对犯罪嫌疑人犯有多个罪行,其中各罪行分别属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原则进行处理:
- 次罪随主罪管辖原则:在立案之前,如果能够根据控告、举报、报案或犯罪嫌疑人的自首等材料,明确主罪和次罪的情况,应由对主罪享有管辖权的机关统一侦查,对次罪有管辖权的机关积极配合。
- 优先管辖原则: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立案前主罪和次罪难以分清,且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各部分罪行应由最先接到报案、控告、举报、犯罪嫌疑人自首等立案材料的机关立案侦查,另一机关积极协助。另一种情况是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的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还犯了属于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管辖的罪行。如果已立案侦查的罪行是主要罪行,则由立案机关为主进行侦查;如果新发现的罪行或犯罪嫌疑人新犯的罪行是主罪,则可以由对该罪行有管辖权的机关为主进行侦查。
三、特殊案件管辖冲突的解决办法
- 非数罪案件管辖冲突的解决办法: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竞合犯与牵连犯罪案件的管辖权属问题。案件应由对重罪有管辖权的机关管辖,但法律有规定的除外。第二种情况是吸收犯案件的管辖权属问题。确定此类案件的管辖权,要根据相应案件的实体处理原则。在实体上,对吸收犯案件的处理实行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的原则,仅以吸收行为来定罪处罚。在程序上,一般应遵循“吸收行为管辖原则”。
-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因案件定性分歧导致管辖冲突的解决办法: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立案之前,如果双方对案件的定性存在重大分歧,可能导致管辖不明甚至管辖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机关首先应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仍无法解决,应由最先接到报案、举报、控告、自首等立案材料的机关立案侦查。通过侦查,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并做出适当处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
案情
A县某种业经营部经销的杂交水稻种子名称与审定名称不符,被A县工商局认定为假种子并进行处罚的案件。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属于一事再罚。作者认为该案属于一事再罚,因为农大公司在不同地区的销售行为涉及使用未经审定的品种名称,已经受到B县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尽管A县
-
行使法律权力的机关及其职能
我国法律体系中行使法律权力的机关及其职能。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执行刑事判决的监狱管理机关,它们分别负责行使检察权、审判权和监狱管理职权。人民检察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权益,监督公安机关依法办案;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
-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行政诉讼地域管辖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原则,需考虑原告参与诉讼和法院调取证据的特殊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
-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
检察院反贪局立案要多长时间
-
公诉人是检察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