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经常居住地指的是公民在离开住所地连续居住满1年以上的地方。被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是指公民被羁押、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的所在地。
行政诉讼法规定此类管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公民起诉,防止行政机关规避法律。需要注意的是:
凡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无论其名称、措施、程序和实施状态如何,一律适用该特殊管辖。
行政拘留是否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在学理上存在争议。从保护公民诉权的角度来看,对公民采取行政拘留措施应当适用特殊地域管辖。
针对同一个案件,同一个或者不同的行政机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限制财产权利的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的,原告可以选择管辖法院,受诉人民法院可以一并管辖。如果原告要求一并管辖,则受诉法院应当一并管辖。
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9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既对人身又对财产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没收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上述行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而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指的是形体上不可移动或者移动就会损失其经济价值的财产,如土地、建筑物、滩涂、山林、草原等。
需要注意的是:
行政诉讼法所称的不动产,指的是不动产权而非不动产物。具体包括不动产所有权、使用权纠纷,建筑物的拆除、改建案件,不动产污染案件,自然权属征收案件,自然资源采伐许可案件等。
不动产必须是案件的客体或者当事人争议的标的,或者不动产是产生行政诉讼的原因,当事人起诉是为了解决不动产权属问题。如果不动产仅仅是证据或者关联情况,则不属于不动产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解释》,当事人因国有资产产权界定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管辖法院。产权界定行为直接针对不动产作出的,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产权界定行为针对包含不动产在内的整体产权作出的,由最初作出产权界定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产权界定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是行政诉讼法针对特别案件所列举规定的特别地域管辖。特别管辖适用于特殊性质的行政案件。一般地域管辖与特殊地域管辖的区别在于,一般地域管辖所针对的行政案件不属于特殊性质案件,即没有人身强制措施、不动产等原因。特殊地域管辖优先适用于特殊性质案件。如果一个案件兼具两种性质,应优先适用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综上所述,行政诉讼中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而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A县某种业经营部经销的杂交水稻种子名称与审定名称不符,被A县工商局认定为假种子并进行处罚的案件。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属于一事再罚。作者认为该案属于一事再罚,因为农大公司在不同地区的销售行为涉及使用未经审定的品种名称,已经受到B县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尽管A县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行政诉讼地域管辖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原则,需考虑原告参与诉讼和法院调取证据的特殊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
把判决、裁定适用法律错误作为再审的原因之一,目的是进一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比如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受理了一个不动产不在该法院辖区之内的案件
对于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确定了“被告住所地”及“合同履行地”作为该类案件地域管辖的基本规则,而第三十四条在上述两种情形外,以非穷尽列举的方式提出了“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可以作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