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是诉讼中的重要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情形,可以将管辖分为不同的类别。本文将就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法定管辖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哪些案件由哪一级人民法院中的哪一个法院行使管辖权。根据法院对案件的纵横管辖关系的不同,法定管辖又可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级别管辖是指法院根据其级别对案件行使管辖权,地域管辖是指法院根据案件发生地的地域范围对案件行使管辖权。
裁定管辖是由享有相应权限的法院作出裁定或决定,以确定具体的管辖法院。根据管辖的决定方式不同,裁定管辖又可分为指定管辖、移送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
法定管辖是对诉讼管辖的一般情形作出的规定,而裁定管辖则是针对特殊情形而规定的。裁定管辖的设立,既是为了落实法定管辖的规定,又是为了对法定管辖进行个别调整。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管辖权,当事人也不得以协议方式变更管辖。专属管辖是强制性的,当事人无权选择其他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是指尽管法律已经对管辖作出了规定,但同时法律又允许当事人以书面协议方式选择其他管辖法院。在确定案件纠纷的管辖权时,人民法院以当事人的约定为先。
共同管辖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在共同管辖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只能作单一的选择,即选择管辖。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在不同的诉讼法中有不同的表现。
合并管辖是指对某一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为另一案件与该案件存在着牵连关系,而对两个案件一并管辖和审理。合并管辖是基于牵连关系而对另一原本无管辖权的案件并归自己管辖的情形。如果人民法院对另一诉讼案件原本就有管辖权,则不发生合并管辖问题。
管辖在法律上的分类及其在运用中的分类。法律上的分类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中的管辖和刑事诉讼中的管辖。运用中的分类则包括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文章详细解释了各类管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权问题。当案件管辖不明或某法院不宜行使审判权时,上级法院可以指定下级法院审判或移送其他法院。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管辖不明导致互争或推诿时,应在规定审限内协商解决并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二是当出现不宜行使审判权的情况时,上级法院应直接
国家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与避免纷争的问题。在管辖权发生冲突时,需要依据准据法来确定管辖,并符合受理、无管辖权和移送管辖三个条件。移送案件需满足不得随意移送的要求,移送后产生程序上的效力,由上级法院最终确定管辖权。
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问题。刑事诉讼规定中,刑事申诉没有明确规定时间限制,只要案件在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内,都必须受理。而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申请有两年时间限制。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相对宽松,但仍建议申诉人在合理时间内提出申诉,以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和公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