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根据具体情况,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是根据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来确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管辖范围。一般地域管辖适用于一般行政案件,并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地域管辖的原则规定,凡是原告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案件或者申请复议但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原告不服复议机关的决定而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均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 行政案件可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是地域管辖的特殊规定。特殊规定适用于经过复议而由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复议决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
特殊地域管辖是根据诉讼当事人或诉讼标的所在地来确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管辖范围。特殊地域管辖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所在地是指被诉行政机关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原告所在地是指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其中,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起至诉讼时已连续居住满1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2.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是指其位置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将改变或丧失其性能、价值、用途的财产,如土地及其附着物。这类案件包括因不动产使用权、所有权属发生纠纷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建筑物的拆除、改建、扩建而发生纠纷的行政案件。
共同地域管辖是指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均具有管辖权,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法院起诉。根据规定,共同地域管辖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 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共同管辖。
2.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共同管辖。
3.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案件,如果该不动产涉及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管辖,由涉及的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共同管辖。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及相关规定。地域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地域情况确定管辖范围。民事诉讼中,以“原告就被告”为基本原则,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与居住地不一致,则由居住地法院管辖。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地域管辖做出详细规定,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问题,包括一般地域管辖和特别规定下的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但特定情况下可在原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起诉。特别规定涉及对不在境内居住、下落不明、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或被监禁的人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当事人对管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异议制度,其范围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异议主体可针对同级或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同时,本文区分了管辖异议与主管问题的不同,并解释了为何主管问题不属于管辖异议范围。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