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的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差异,行政案件是否适用变更判决以及适用的具体情形也因此各有千秋。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择要分析。
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06条规定,负责审查的法院有权强制行政机关履行其非法拒绝或不当延误的行为,并有权撤销行政机关的非法行为、决定和结论。此外,1970年的《美国各州标准行政程序法》第15条第7款规定,法院可以确认行政机构的裁决或要求行政机构对案件重新进行裁决,还可以取消或变更行政机构的裁决。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美国赋予了法院司法变更权。
德国《行政法院法》第113条第2项规定,原告可以要求对行政行为作出变更,以确定某一金额或涉及基于该变更的确认。法院可以将金额确定为另一数目,或以其他方式替代原来的确认。如果对须确定或须确认数额的调查需要花费相当大的费用,法院可以通过对不当行为的考虑或原本未考虑的事实或法律关系的陈述,对行政行为进行变更,以满足该数额。行政机关必须以不拘形式的方式立即通知参与人有关新的计算结果,并在判决生效后重新公布行政行为及其变更的内容。德国的法律对变更判决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方式进行了详细规定。
尽管各国的法治传统和立法规定存在差异,但它们均主张积极运用司法变更权,并在适用变更判决方面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在诉讼类型化的前提下,变更判决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对行政处罚、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合同等行为争议的处理。
变更判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判决形式同时使用。
变更判决的适用情形具有选择性,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密切相关。
这三个特点对我国变更判决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原告:_____________________,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原告起诉被告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确认被告违法要求原告履行义务的行为违法,同时请求撤销被告对原告的相关处理决定并赔偿损失。原告详细阐述了事实理由和相关证据,依据相关法律要求法院查明事实并作出公正判决。
行政审判中的认证问题,强调人民法院应以全面、系统的方式分析和认定证据,不应简单排除存在瑕疵或违规收集的证据。同时,明确不同情况下证明标准的应用,如优势证据标准、明显优势标准和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文章还强调了正确处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法院在认定法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在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的规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相关期限、行政强制法的强制执行规定,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二审判决的规定等。同时,文章也讨论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和国务院行政编制管理的相关条例。
我国法律中有关行政诉讼被限制自由的当事人是否可由亲属代为起诉的问题,并详细说明了近亲属的范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当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不履行判决书时,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划拨款项、罚款、公告、提出司法建议和采取拘留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