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监督行政机关合法行使行政职权。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有其独特之处。然而,如果行政诉讼费用不体现这一特点,就会导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需要承担经济风险,从而使其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行政诉讼是由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引起的,没有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就不可能有行政诉讼。被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只有在行政诉讼终结后才能确定其法律效力。从这一过程来看,行政诉讼实际上是行政程序的一种延续,相关费用应被视为行政成本由国家财政支出。然而,根据现行规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需要自行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是不合理的。
虽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两种不同的程序,但它们作为救济手段并没有本质区别。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支持。然而,根据《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却需要支付各种诉讼费用。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政诉讼的职能作用。
大量被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只是行政瑕疵,并不影响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还是会作出对行政机关有利的裁判。然而,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仅根据诉讼结果来确定诉讼费用的负担,那么败诉的当事人还要承担纠正行政行为部分错误的费用,这违背了公平合理原则。
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身权益的行政案件,应取消案件受理费。例如,对公民因行政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行政相对人一般处于无助状态,因此应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免除诉讼费用是一种及时合理的措施,可以避免行政相对人因此丧失救济权利。
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权益的行政案件,可以适当收取费用。例如,对涉及没收财物、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一般是由于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导致的。因此,产生的诉讼费用不能完全由国家承担,应在提起诉讼时适当收费,并根据诉讼结果确定由行政相对人或行政机关承担。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与民事诉讼有所区别。
对特定类型的行政案件,可以制定减少或免除诉讼费用的规定。例如,对公民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发放抚恤金的行政诉讼案件,应免除诉讼费用。对驳回起诉的案件也应免收诉讼费用,这不会导致当事人滥诉,因为当事人提起诉讼除了要支付诉讼费用,还需要其他支出,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不会随意提起行政诉讼的。
对因被告行政行为存在一定错误的行政案件,不论其是否影响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的费用应由行政主体负担。对因被告改变行政行为而原告撤诉的案件,也应明确规定由被告负担行政诉讼费用。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
行政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两种。 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元至30元; 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400元; 行政案件有争议金额的,按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 受害人如何要求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什么期间给予赔偿? 拘留,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