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可以适用电子证据吗

行政诉讼可以适用电子证据吗

时间:2023-12-21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442

电子证据的定义

电子证据是指存储于磁性介质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据。它是通过现代数字化电子信息技术及其设备进行存储、处理、传输和输出的一切证据材料。

电子证据在行政诉讼中的效力

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在审查和判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时,首先要确定哪些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然后结合具体案情判断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大小。电子证据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材料,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也需要遵循这个原则。

一、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审查

在具体的民事实践审判中,对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审查,一方面需要结合相关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审查,另一方面还需要依赖于专家的鉴定结论和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报告。在审查时,需要重点关注电子证据的生成、存储、传送、收集等环节,特别是在生成环节要审查电子证据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传送与接收环节要审查网络运营商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传递和接收电子证据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电子数据的内容是否被篡改等。

二、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审查

对于电子证据的关联性认定标准一般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常依靠法官的生活常识、审判经验和逻辑推理等进行考证。如果该电子证据的出现明显比没有该证据存在更能证明案件事实,那么可以判断该电子证据与该案件事实存在关联性,应予以采纳。

三、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审查

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取得的事实材料。合法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之一,没有合法性,证据材料就不能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因此,在获取电子证据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取证程序进行,尽管目前我国对电子程序的取证程序没有规范,但仍然应该注重程序的合法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