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确定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9-29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民商诉讼与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举证责任的重要性
对于民商诉讼与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一般认为早已明确,如民商诉讼的“谁主张谁举证”,行政诉讼中的“举证倒置”基本原则已为诉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以及法官所熟知。然而,在众所周知的事项中,人们往往忽视常见问题。在诉讼中,双方均会竭尽全力地举证,实践中很难找到只有一方举证的官司。因此,需要对主张由谁举证的划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案例分析
以某商品房购买者(原告)在办理房屋产权证过程中发现房屋被抵押为例,原告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人民法院撤销房管局的抵押登记具体行为。在该案行政诉讼中,原告已向法院提交了证明房管局抵押登记行为不合法的证据,即该商品房抵押登记在出售后的证据。然而,被告房管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规定,向法院提交了某商品房抵押登记的全部资料,试图证明其抵押登记行为合法有效。然而,这些资料并不能直接证明其真实性。被告房管局并未向法院提交证明商品房抵押登记资料真实合法的证据来对抗原告的主张及证据。
举证责任的重要性
举证责任直接规制着民事诉讼的构造形态,是民事诉讼法的“实体法”,在民事审判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因此,举证责任分配显得十分重要。我国法院的法官们实质上是对于举证责任分配采纳或说接受“结果责任”。这是因为,一方面,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了举证责任制度,突出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立法者认识到了案件事实确有真伪不明的现象,但人民法院又不得拒绝审判,因此采取当事人举证责任,由当事人来承担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
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差别
在上述案例中,被告房管局的举证存在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到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差别,往往认为举证责任即证明责任。实际上,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的责任,而证明责任则是人民法院为作出裁判,有确认裁判所依据的一切事实(证据)真实性、相关性、可采性(合法性)的责任。被告虽然完成了举证义务,但这些证据材料经质证后,如果人民法院认为证据不合法,实际上被告并未对其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提供证明,即举证不能。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由于司法解释对举证责任的确定并不明确所致。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及其实践案例。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文中详述了一夫妻因逃避法院判决而面临法律制裁的实例,包括法院的判决、司法拘留以及追加被执行人等过程。最终,法院认定两人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调取与收集规则
行政诉讼中法院调取证据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规则。法院可依法调取证据,但需限制权力范围。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但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规定限制了法院的自由裁量权,确保了行政诉讼的公正和合法性。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
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
-
医疗纠纷实践中,病历的重要性及错误对待病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