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共同保证 > 该案的连带共同保证人应免责

该案的连带共同保证人应免责

时间:2022-01-19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68

案情

2006年6月19日,被告胡*义向原告祝*仁借款人民币贰万元整,并出具了一份欠条,约定于2006年8月19日归还。被告胡*礼、胡*和作为担保人在欠条上签名。然而,逾期后,被告未偿还欠款,同时胡*礼和胡*和也未承担担保责任。因此,原告于2007年5月18日将此案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胡*义归还欠款,并要求被告胡*礼、胡*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意见分歧

本案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意见一:

本案属于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人的责任适用于主债务期间和诉讼时效期间。由于祝*仁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因此两个担保人都应承担保证责任。

意见二:

胡*礼、胡*和的保证期间适用法定规定,而祝*仁未在法定期间内主张权利,因此他们的保证责任被免除。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在性质和效力上都有明显的区别,二者并无关联。从性质上看,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时间限制,是一种法定期间,不能通过约定或其他自主行为改变。保证期间是当事人约定的限制,原则上可以通过约定来改变其长度和计算方法。《担保法解释》第31条也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从效力上看,诉讼时效期间是权利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司法保护的期限,而保证期间是保证债权是否发生效力的约定期限条件。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完成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未丧失,法院仍应受理,但是义务人有时效抗辩权。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未向保证人提出权利请求,保证期间完成后,保证债权未成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不生效力,从而导致保证债务请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法院不应受理。因此,不管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其适用的保证期间都是固定的,没有中止、中断和延长的情况,符合除斥期间的规定,与诉讼时效也没有关联。祝*仁在保证期间内未向胡*礼、胡*和主张权利,因此他们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法律责任

根据欠条上没有约定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因此,两被告的保证方式应为连带保证责任。对于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债权人要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本案中,被告胡*义约定归还时间为2006年8月19日,因此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应为2007年2月19日。由于原告未在这个期限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免除了保证责任。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胡*礼、胡*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诉讼请求依法不予支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按份共同保证和连带共同保证的区别

    按份共同保证和连带共同保证的区别。按份共同保证中,保证人按约定份额承担保证责任,只能对清偿的债务份额向主债务人追偿;连带共同保证中,各保证人共同对全部主债务承担担保义务,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且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关系。未约定

  • 按份保证

    按份保证和连带保证的概念及其运作方式。按份保证中,保证人按约定份额承担债务;连带保证则是共同保证人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对债权人承担全部责任的保证方式。但保证人内部间依然依份额承担责任,追偿方面可找主债务人或其他保证人。若无明确约定,各保证人应平均分担

  • 原告起诉被告一和被告二追偿借款及违约金

    原告起诉被告一和被告二追偿借款及违约金的案件。原告要求被坨一偿还借款及违约金,并要求被告二承担连带责任。案件起因是被告一因经营所需资金向原告借款,被告二为保证人。借款期限届满后,被告一和被告二均未偿还借款,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 共同保证的效力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 担保合同编号:____________
  • 连带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要应该注意哪些
  • 保证人的追偿权怎么行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