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是因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即因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而引起当事人不服的争议。具体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单方面主张和决定,是一个收集和运用证据并使用法律的过程,也是一种主动、积极地对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的过程。因此,行政机关应当清楚自己所作行为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具有举证能力。行政诉讼法规定由行政机关对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是非常恰当的,符合实际。
《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当被告不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而法院又无法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时,由被告承担败诉后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考虑。
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法定程序的最基本规则是先取证后裁决。即行政机关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充分收集证据,然后根据事实,依据法律作出裁决,而不能在毫无根据和证据的情况下以被告自己的意志任意裁决。因此,当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被诉至法院时,应当能够有充分的事实材料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是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基础。
在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动地位,其实施行为时无须征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同意。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处于被动地位,为了体现在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就应该要求被告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而不能要求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由原告承担败诉后果,这样有失行政诉讼的立法原则。
行政机关的举证能力比原告强,尤其是一些知识、技术性强的特殊行政案件,原告根本不具备取证的条件,要求原告举证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行政诉讼法》要求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充分体现了行政诉讼的目的。首先,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从而防止行政机关违法行政和滥用职权。其次,有利于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当被告不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时应当作出有利于原告的判决。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提供证据和规范性文件。但原告在某些事项上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范围和承担方式有所不同,当发生举证责任竞合时,被告应承担说服责任,而原告应承担
公安机关处理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应立即登记受理并展开查找工作。同时,详细描述了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定义,并强调了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重要性。对于符合特定情况的人口失踪事件,个人可以报警,公安机关将以刑事案件立案并展
在刑事诉讼中,侦查初期申请司法鉴定主要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被害人及其家属;在侦查中后期和起诉、审判阶段,需要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主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申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均有举证权或负有举证责任,提请司法鉴定的主体是双方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