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因土地管理部门违法审批宅基地而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应以行政案件立案审理。法院主要审查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批宅基地手续过程中是否存在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如果发现违法情形,法院应撤销宅基地使用执照或责令土地管理部门重新审批。
对于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的宅基地属他人承包地、自留地而引发的纠纷,法院应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审批的宅基地是否合法,是否按照规定办理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是否考虑了土地承包权三十年不变的规定等。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可以撤销或维持审批文件的判决。
对于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批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建房手续用地建房而引发的纠纷,法院可以作出排除妨碍、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的民事判决,也可以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在审理非法建筑物买卖、确权等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件时,法院应注意只裁决建筑材料的所有权,不明确非法建筑物的所有权归属。
村民争占除宅基地以外的集体空闲地的纠纷,应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解决。如果不服政府处理决定,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应以行政案件受理。对于共有土地使用面积可以在共有人之间分摊的情况,法院应根据具体案情处理涉及财产损害赔偿的案件。
对于村民私下调换宅基地引发的纠纷,法院不仅要指出双方行为的违法性,还可以建议土地管理部门吊销建房手续,收回宅基地。如果双方已盖好房屋,可以在征得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责令双方变更宅基地登记,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不适当使用宅基地而影响相邻关系人利益,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责令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在处理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的案件时,法院应注意依法、合理地处理,确保给邻人造成的损害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部分共有人擅自使用共用的宅基地引发的纠纷,法院应查明一方在建房时,对方是否明知而未提出异议。如果对方未提出异议且不妨碍他人和公共利益,可以判令占有人继续使用。对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与他人合资建房后发生的房屋产权纠纷,法院应先征求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根据主管部门的批准情况,判决明确各自的房屋产权。
对于未经确权和统一规划的宅基地界址有争议、四至不明而引发纠纷的案件,法院应告知当事人到当地政府申请处理。如果当事人不服政府处理决定,法院应以行政案件立案处理。对于经过统一规划和确权的宅基地因界址发生争议的案件,法院应以民事案件直接受理,查明土地使用证上的四至是否明确,长、宽、面积等数据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除非四至确实被移动,否则应以土地使用证上的四至为准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产生债权债务纠纷后,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宅基地上房屋进行保全的,应当向法院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第二条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由立案、审判机构作出裁定,一般应当移送执行机构实施。
宅基地纠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权属不明引起的案件。另一类是因侵权或随意处分宅基地引起的民事案件,这类案件属法庭管辖。宅基地纠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伴生性,即宅基地纠纷往往同房屋纠纷、相邻权纠纷、婚姻、继承纠纷及分家析产纠纷相伴生,立案时常常作为上述纠纷
如果是宅基地权属纠纷,应该先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的决定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方可行政诉讼,应到县级人民法院。因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宅基地,侵犯了相邻关系人合法权益而引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以行政案件立案审理。村民根据各自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