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适用调解的案件,调解程序的启动应由当事人申请提出。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查明事实、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作出判断后提出建议。
鉴于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行政诉讼的调解应与行政审判的组织一致,实行合议制。调解应由审理该案的同一合议庭主持,以保证合议庭成员熟悉具体案情,发挥集体智慧,对案件作出准确判断。同时,也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规范法官在调解中的行为,进而保证调解的合法与公正。
行政诉讼的调解只能在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作出明确判断的庭审中或庭审后判决前的阶段中进行。如果在诉讼伊始,原告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异常激烈时,对其纠纷进行调解,不仅会使许多本能调解成功的案件被排除在外,而且不符合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的原则。因此,行政诉讼的调解只能在庭审中或庭审后判决前的两个阶段中进行。
为防止案件久调不决,应对调解的次数作出限制。调解的次数不应超过两次,且应在行政诉讼的审限范围内。调解不成立的案件,应当及时由法官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做出判决。
法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内容包括:当事人是否具有诉讼行为能力,调解协议是否属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调解的事项是否属于当事人能够自由处分的事项,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利益。调解协议经法官审查无误后,应制作调解书。
在行政诉讼案件的调解中,如果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各方签收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反悔。
行政诉讼应将调解结案作为法定的结案方式,并赋予调解书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对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程序,包括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和裁判过程。另外,也介绍了经济诉讼的特点和程序,指出经济诉讼属于民事诉讼的一种特殊情况,专门受理经济纠纷和涉外经济案件。最后还介绍了行政诉讼的定义和程序,包括当事人向法庭提起诉讼,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审理和裁
行政不作为判决后仍不作为的处理措施,包括采取法律措施对行政机关进行处罚,如罚款、公告等,同时向监察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文章还深入分析了行政不作为的危害,包括行政腐败、政府职能错位以及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侵犯。表现方面,主要介绍了依申请和依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