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作判决通常是作为撤销判决的附带判决,而履行判决则是独立的判决。
重作判决针对被告已经实施的违法许可行为,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实施许可行为;而履行判决针对行政机关拖延履行职责或对申请不予答复的行为,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责。
由于法院受理拒绝许可行为和拖延履行职责对申请不予答复行为的案件,这两类案件被认为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因此,法院的判决形式应当是履行判决。
履行判决仅适用于不作为行为,即只能要求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职责,结果可能是给予许可或拒绝许可。对于拒绝许可的行为,履行判决是不恰当的。因为许可机关已经履行了其职责,只是以拒绝的方式。对于拒绝行为,应当在审查的基础上,首先判决维持或撤销,然后根据行政机关在此类许可中享有的自由裁量权,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当行政许可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被缩减为零时,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行政行为。如果行政机关仍然享有某种自由裁量权,法院可以在确认许可申请人符合实质要件的基础上,判令被告重新作出许可行为。
在许可案件中,重作判决的前提是:如果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且行政机关有可能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才有必要判决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法院在判决书中应当明确规定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限制,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此外,法院还应根据审查结果明确撤销判决的理由和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原则要求,以防止行政机关规避行为。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忠实义务要求董事以公司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得追求个人或他人利益;诚信义务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平衡公司利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两者有重合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董事在行动时需遵守这两项义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行政不作为主体是行政主体,其不作为状态对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侵害。行政不作为的客体是为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在法定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连带债务人与共同债务人的区别。连带债务人只在保证合同中承担连带责任,只在担保范围内承担责任;而共同债务人则对所有债务承担责任,包括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和其他连带义务人的份额。债权人可以要求连带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对于共同债务人,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