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并非完全相同的概念。行政不作为所包含的范围要比不履行法定职责更广泛。
首先,行政义务的外延远大于法定义务的外延。行政诉讼法规定,当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时,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其次,不履行法定职责既包括行政主体在程序上的不作为,也包括实体处理上的不作为。程序上的不作为指的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申请保护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法定职责不予理睬或拖延履行。实体上的不履行法定职责指的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认为符合条件的申请明示拒绝的行为,以及行政主体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行政相对人需要立即获得救助的情形后,不实施救助义务或借故拖延实施救助义务的行为。
然而,行政不作为不包含行政主体明示拒绝的行为,因为明示拒绝体现在行政程序上,行政主体已经履行了受理、审查、答复等一系列行政程序。行政不作为表现为行政主体的消极状态,它并不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任何影响,仅仅维持了现有状态。与之相反,明示拒绝行为由于行政主体做出了拒绝的答复,会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不利的影响。明示拒绝行为从实体上否定了行政相对人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生产某种产品、注册开办某一企业的资格,因此应被视为行政作为行为。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刑法规定渎职罪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
为了从严惩处渎职犯罪,2013年1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发布,明确规定当渎职行为导致致死1人以上时,应定罪。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包括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为基准确定管辖法院。特殊地域管辖则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以及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
行政起诉状的含义和功能。行政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针对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行政诉讼文书,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起诉状具有引发行政诉讼程序和作为审判结论重要依据的功能。其特点包括起因单一性、起诉权专属性及起诉程
行政不作为是与行政作为相对而言的,对行政不作为的认识由于划分标准不同而各异。有学者从行政程序方面的认定标准出发,认为,行政不作为即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应当完全按照行为的意思表
有学者从行政程序方面的认定标准出发,认为,行政不作为即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应当完全按照行为的意思表示和行为形式来划分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只要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消极的未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