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被驱逐出境可以进行权利救济吗

被驱逐出境可以进行权利救济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063

被驱逐出境可以进行权利救济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外国人对驱逐出境的决定不服时,是有司法救济权利的,被驱逐的外国人是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维护自己利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六十四条 外国人对依照本法规定对其实施的继续盘问、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该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

其他境外人员对依照本法规定对其实施的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适用前款规定。

什么是驱逐出境

强迫犯罪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离开本国国(边)境的一种刑罚。又称逐出国境。在中国,驱逐出境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1、犯罪的事实。所谓犯罪事实是指与犯罪构成有关的事实,它不仅包括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如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等,还包括与犯罪构成要件有关的事实,如犯罪分子犯罪前的表现、犯罪后的表现。

2、犯罪的性质。犯罪的性质是指犯罪的本质属性,它表现为犯罪罪名。在适用驱逐出境时,对犯罪分子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如间谍罪;严重的经济犯罪,如伪造货币罪;严重的治安犯罪,如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等,应当考虑适用驱逐出境。对犯罪分子因过失造成危害结果构成犯罪的犯罪,如因疏忽大意造成危害结果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以不适用驱逐出境。

3、犯罪的情节。犯罪情节可以揭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在适用驱逐出境时,要考虑到犯罪情节。一般说,对累犯以及其他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应当考虑适用驱逐出境;对初偶犯、自首的犯罪分子,以及其他人身危险性小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不适用驱逐出境。

4、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犯罪行为对社会关系造成的损害情况。它包括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所反映的社会危害性,是决定是否适用驱逐出境的主要根据。对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评价要以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为基础,同时考虑社会形势,国与国的关系等。对社会危害程度大的犯罪分子,应当考虑判处驱逐出境;对社会危害程度小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不判处驱逐出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 外国人驱逐出境的决定权归属

    外国人驱逐出境的决定权归属问题,包括其法律依据和不同观点对于驱逐出境的性质的认识。文中介绍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驱逐出境的不同之处,并阐述了刑罚驱逐出境与行政处罚驱逐出境的区别。外国人驱逐出境可以是行政处罚也可以是刑事处罚,具体取决于外国人是否犯罪,

  • 遣送出境的费用承担责任

    被遣送出境的费用承担问题,外国人入境出境的相关条例和签证申请所需材料。外国人被遣送出境的情形包括未在限期内离境、不准入境、非法居留或就业及违法行为等。同时,也讨论了驱逐出境的定义和适用方式,对于犯罪的外国人,我国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驱逐出境适用原则

    中国对外国犯罪人适用驱逐出境的原则。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适用时,需考虑罪刑相适应、主刑轻重及犯罪人的居留资格等因素。对于罪行严重、人身危险性大的外籍被告人,应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因此,只有在符合相关规定和原则

  •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 驱逐出境是什么意思
  • 外国人在国内犯罪被判处主刑附加驱逐出境的,应如何执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