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告是行政侵权行为的受害人。如果公民作为受害人死亡,则其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如果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受害人终止,则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原告。
(2) 必须明确被告。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是执行行政职权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 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相应的事实依据。原告提起赔偿诉讼时,必须明确具体的诉讼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4) 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赔偿争议必须符合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赔偿诉讼必须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并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
(5) 如果原告单独提出赔偿请求,则必须经过赔偿义务机关的先行处理。这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前提条件。
(6) 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提起诉讼。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当事人提出赔偿请求的时效为2年,从侵害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对于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情况,原告必须在赔偿义务机关处理期限届满后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提起赔偿请求的时效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计算。
医疗事故后的不同调解方式。首先,自行调解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其次,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可依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并达成协议;最后,法院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程序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行政监督涵盖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而行政法制监督则是指特定机关、司法机关及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基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行政行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适用范围及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在特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包括核实参会人员、宣布纪律和权利义务、确认主持人身份、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质证和辩论、其他参与人陈述、最后陈述等步骤。听证会的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