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功能的重新定位必须建立在对行政诉讼与司法权的深入研究之上。以往对行政诉讼功能的错误定位主要是因为对于行政诉讼的目的功能的过分强调,而对属于诉讼活动的行政诉讼的本质功能过于淡化。因此,重新定位行政诉讼的功能就必须在行政诉讼的“诉讼”与“行政”两方面的特征上深入探讨。
诉讼的本义是指因纷争告于官署,以分曲直的一种活动。然而,仅仅从一个单项活动的意义上来解决其功能问题是非常困难的。诉讼功能从语义规则上可被定义为:诉讼在其成为特定系统或特定体系中的一种“工具”时所产生的功效和作用。
行政诉讼所处的系统是我国的依法行政建设,再高一个层级的系统是我国所要建立的宪政文明体系。因此,对行政诉讼的功能的重新定位必需建立在对行政诉讼所处的这两个基本的大系统的认识的基础之上。
依法行政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应当合法,而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审查也应当依法进行。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主要要履行两项义务,即积极出庭应诉、答辩以及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
行政诉讼活动存在若干个基本要素,包括特定的两方或多方存在着一项特定的利益争端或者纠纷;举行听证,争议各方参与以言词争辩的方式影响裁判者的结论;争议各方需要提交证据、传唤证人,如果争端涉及事实的认定问题;争议各方要提出法律方面的论据,如果争端仅涉及法律问题;裁判者须在听取争议各方主张、证据、意见的基础上,对争议的事实作出认定,并将实体法确立的有关原则和规则适用于该事实;如仅涉及法律争端,则按照法律原则、规则、先例或者有关理论,对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作出裁决。
宪政文明建设要求国家权力应当是受限制的权力,与依法行政有相似之处。行政依法进行本身就是对行政权力的一种制约。宪政文明建设不仅要求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还包含对人权的保护。行政诉讼作为人权制度的一部分,应当具备人权保障的功能,特别是对受到行政活动侵害的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从行政诉讼所处的系统来看,行政诉讼的功能至少应当有解决纠纷与保护合法权益两部分。行政诉讼的功能的重新定位应当从过于强调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转移到对行政纠纷的解决与对合法权益的保护上。行政诉讼的监督功能只是行政诉讼的目的功能,该功能是建立在行政诉讼的本质功能解决纠纷与保护合法权益两部分能够发挥良好的基础上。
法律服务的范围及内容,包括法律咨询、刑事辩护、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以及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法律援助的对象和条件,包括我国公民和符合条件的外国公民,以及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最后,文章强调了法律的作用和体系,法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我国驱逐出境的执行主体及相关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驱逐出境的处罚,执行程序包括收缴证件、核实身份、安排出境事宜等。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必须承担离境费用,如不承担,使领馆或政府将负责解决。执行人员必须监督其离境后方可离开。
国有土地房屋拆迁申请行政裁决的法律依据,包括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进行执行的相关内容。文章还阐述了拆迁行政诉讼的特征,包括性质、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拆迁行政诉讼的司法监督行政性质和内容。此类诉讼成为规范拆迁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