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司法公正,确保独立审判原则在案件的各个诉讼阶段得以贯彻,需要在立法上采取保障措施。在法院外部生存环境上,应确保审判机关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中央应直接负责地方法院的人事管理和经费来源。
在法院内部的审判机制上,应保证承审案件的审判组织和法官拥有独立裁判自己所办案件的权利。合议庭和独任庭两种审判组织应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此外,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的原则,并大力推行主审法官制。
为保障独立审判原则的实施,应建立防止审判权被滥用和错案追究的法律制度,并加强对审判权的制约。完善对滥用审判权和错案追究的相关立法,一旦审判权被监督和错案追究制度真正实行,法官和说情者将更加谨慎,减少各种干扰,同时增强法院的抗干扰能力。
我国的行政救济程序还未达到“全面”,因此,应扩大行政救济范围,特别是扩大行政诉讼的救济范围,以确保法治国家中最正规、最有效的途径。力争将所有可能发生行政争议的方面都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内。抽象行政行为,尤其是较低级别的行政行为应纳入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审查范围,同时,内部行政行为也应受到司法监督和审查。根据国情,逐步扩大救济范围。
为解决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发生的专门性、技术性较强的行政争议,应建立专门的行政裁判制度,设立行政裁判所。然而,裁判决定不具有最终法律效力,当事人对裁判不服时,仍可提起诉讼。
信访制度应简便、灵活,对于正规的救济制度难以处理的问题,能够发挥其独到的作用。虽然信访中存在人治的因素,但在我国,信访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作为正规救济的有益补充。然而,信访不能以堵塞复议与诉讼的渠道为代价。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访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行政监督涵盖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而行政法制监督则是指特定机关、司法机关及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基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行政行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适用范围及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在特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包括核实参会人员、宣布纪律和权利义务、确认主持人身份、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质证和辩论、其他参与人陈述、最后陈述等步骤。听证会的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
法律咨询中关于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行为时,应具备合法资格和地位,符合法律法规,且行政行为应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容合法适当,并遵循法律程序。同时,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复议和诉讼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