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有一些行为被视为妨害行政诉讼,主要包括以下六种:
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
伪造、隐藏、毁灭证据。
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
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
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根据情节轻重,可以进行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照前款规定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且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限制、通知当事人的时间和地点、听证的公开性、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制度、听证参加人的规定以及听证程序的具体流程。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之一。
中国行政机关在处理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及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相关原则。在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点也对于理解这一过程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决策权,旨在处理案件并尊
拘留是指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三种形式。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犯罪,行政拘留适用于一般违法行为,而司法拘留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采取的一种排除妨害的措施。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