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了医疗事故处理的原则,即“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下同)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必须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条例》第三章和卫生部颁布的“办法”的规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设置、建立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专家库及专家库人员的条件、参加工作专家的方法、专家鉴定组人员的专业组成原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材料的收集与提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期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写明的主要内容、鉴定费支付办法等都必须符合上述行政法规与规章的要求。医学会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违反上述法定程序规则,都将导致所出具的鉴定结论无效。
鉴定公开原则应包括下列内容:
鉴定公正原则包括下列内容:
及时原则对于处理医患纠纷尤为必要。一方面,有关病情的证据比如尸体难以长期保存,容易灭失。及时鉴定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收集证据;另一方面,医患难与共纠纷久拖不决,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也不利于维持医疗机构正常、有序的工作秩序,及时原则要求鉴定程序规则规定合理的期限,并给双方以及时、合理的通知。
鉴定科学原则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必须是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解释、评断进而作出推断,而不能根据日常经验进行鉴定。具体鉴定所依据的具体科学原理或使用的特殊技能是进行某种具体鉴定的根据。因此要求,实验的设计、观察的方法(包括选择特征)、解释的根据、评断的标准必须是根据科学原理确定的。其中有的评断标准不仅根据科学原理,还得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如判断医疗行为有无过失,就要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来加以判断。要保护鉴定的科学性,就必须保证专家鉴定组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就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不得威胁、利诱、辱骂、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另一方面,也要求专家鉴定组成员不得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以保证鉴定能够独立完成,排除外在干扰,保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科学性。
公正、合理的程序是作出合法裁判和行政处理决定的前提,而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规则,专家鉴定组作出的鉴定结论才能令人信服。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和医疗事故鉴定书的内容。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主动要求回避,当事人也可向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鉴定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材料、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医疗行为是否违法、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