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并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那么医疗机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在一般情况下,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医院的法律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完全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在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的情况,即医疗事故的责任由医生和患者各自承担50%。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医疗行政部门根据这些认定来进行行政处分。然而,这些鉴定结论并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只能作为证据在人民法院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中的责任认定有争议,合议庭可以决定提交给法医室或其他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责任程度认定。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
医生由于自己的过错,导致病人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可以向医院提起赔偿。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鉴定,鉴定结论做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院应承担何种责任后,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计算赔偿额度。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
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绝对排除医疗过错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审理医患纠纷案件时,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是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民事过错、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