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并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那么医疗机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在一般情况下,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医院的法律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完全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在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的情况,即医疗事故的责任由医生和患者各自承担50%。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医疗行政部门根据这些认定来进行行政处分。然而,这些鉴定结论并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只能作为证据在人民法院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中的责任认定有争议,合议庭可以决定提交给法医室或其他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责任程度认定。
胎儿死亡的复杂原因,涉及孕妇、胎儿、医疗等多个因素。某妇幼保健医院强调对临产胎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尸检和医疗事故鉴定确定责任。某胎儿的死亡被鉴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医院承担主要责任,但法律上对医疗事故的界定并不包括未出生的胎儿。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